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斷捨離 我為軸心,把時間軸放在當下- 斷捨離

從現在開始,我要給大家介紹實踐斷舍離必不可少的思考法則了。

如果看完了前面的內容,想必大家也能感覺到,斷舍離其實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總而言之,在行為上,先學會「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都扔掉就行了。

那從現在開始,我就來給大家介紹實踐斷舍離時必不可少的思考上的竅門。至於「舍」的秘訣,就是完全地以自己為中心,並且以當下為時間軸。沒有必要按照「衣服篇」、「廚房篇」之類不同的類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同樣的思考就行了。不過,要怎麼樣才能掌握這種思考方法呢?下面我馬上給大家介紹。

假如這裡有一副我正在用的眼鏡。

如果我拿著這副眼鏡對你說「請用吧」,你也不一定會用吧。可如果要是問這副眼鏡是不是「能用的眼鏡」,答案顯然是「能用」,也就是說它是可以被使用的。同樣是可以用的東西,對它的判定卻是因人而異。這也就是說,能用的東西,和我用的東西是不同的。

那麼,在你的家裡,單單只是因為能用就留在那裡的東西,是不是有很多呢?

比如說,便利店裡的一次性筷子。如果問能不能用的話,答案顯然是能用。可如果要是問我用不用的話,那答案就會是我不用——「我才不願意用那種東西呢!」儘管如此,這種一次性筷子還是不知不覺地就填滿了你的整個抽屜,只是因為能用就難以丟掉,因為丟掉會很可惜。我們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心理不是嗎?

這就是讓物品當了主角的狀態。還是拿眼鏡和筷子的例子來說,物品原本是因為「我用」才有價值。可多數人都說「眼鏡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當了主語。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讓給了物品,把焦點聚在物品上的狀態。

帶著這種觀點再回來看看我們的房間,你就會發現,只要是能裝東西的地方,就全都塞-滿了買蛋糕時送的保溫袋、已經干透了的 濕 紙巾、免費贈送的圓珠筆、住旅館時送的小毛巾之類的雜物。這些東西很難說是「經過精挑細選才留下來的」。也就是說,收納這些東西,只不過在做垃圾分類。如果大量累積類似這樣的東西,就說明自己已經進入了對物品的品質和數量毫無知覺的狀態。這些在居住環境里放了好幾個月,甚至放了好幾年的東西,只不過因為不是生鮮食品所以才沒有爛掉。但是如果從機能上來說,它們早已經腐爛了。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就幾乎等於是住在一個垃圾暫放室。

電視新聞里經常會把一些人稱作是「垃圾屋的住民」。那些人住的地方已經超越了垃圾暫放處的狀態,成了一個真正的垃圾場。真要是到了這個地步,那對物品的品質和數量就不是毫無知覺,而是徹徹底底「沒感覺」了。我覺得他們多半是刻意讓自己變得沒感覺的,雖說不能一概而論,但生活在這種環境里的人,多數都曾經經歷過強烈的孤獨感,比如家人離散、失去所有財產等等。寂寞、悲傷的感覺會讓他們更加痛苦,所以他們乾脆封閉了感覺的閘門,讓自己麻木不仁。不過,與此同時,快樂和舒適的感覺也一併喪失了,他們只是隱隱地覺得自己被什麼東西包圍著,這多少能減輕一些寂寞感。這種人會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他們的「沒感覺」吧?不過,大多數人都還沒到這種程度,所以請放心,我們還是可以改變思考模式的。


主語到底在哪裡?主語到底是「我」還是「物品」?請養成經常如此自問的習慣吧。如果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會有意識地注意到物品的品質與數量,就能做出需要或不需要的判斷。在毫無知覺的時候,即便是空了的打火機,你也不會扔掉它,而且還

可能當寶貝似的留著。不能用的話,就扔掉!這樣,才能開始形成「是因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在用的」這樣的思考模式。

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自己與物品之間關係的變化,我們把這種關係置換成人際關係來看看。

已經成為了垃圾暫放處的房間,就好比是被各種人圍繞著的生活狀態。也許你會說,反正是人,就讓他們待在我家好了。可是,他們是你根本就不認識的陌生人,而且滿屋子都是,這是不是讓你覺得很不舒服呢?

如果能稍微提高一點,讓主角從可以用的物品挪到自己身上,物品是否有用全由自己決定,這也可以說是飛躍性的進步了。拿人際關係來打比方,這就是從四周都是陌生人上升到了四周都是認識的人的階段。此時,身邊人的數量會比前一個階段有所減少,讓你覺得輕鬆一點。這就好比是你到了國外,四下里全都是外國人,好不容易碰上了個本國同胞,這一定會讓你有種鬆口氣的感覺。

如果把你與人的關係再往前發展一步,就到了需要確認能不能把對方叫做朋友的階段。這個階段,就要引入時間軸的概念了。也許某個人與你的關係在過去很不錯,也就是說,某樣東西過去曾經是對你很重要的寶貝,會讓你湧出對過去的懷念和留戀。但在今天,這個人與你的價值觀發生了分歧,已經不如從前那般親密了。這種時候,與其勉強自己「立馬把這個人拋掉」,倒不如先適應現狀,學會接受這種變化。換句話說,就是選擇對當下的我來說最必要的朋友。

非得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都難免有些於心不忍。不過,除了個別極為特殊的例子之外,人際關係本來就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就算是莫名其妙地漸行漸遠了,也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不過遺憾的是,物品不會像人一樣主動從你身邊溜走,因此所有的判斷及判斷之後的行動——是扔掉,還是送去二手店,還是送給誰——都要由自己主動去做。

反覆幾次之後,你就能漸漸發現對當下的自己來說,什麼是不必要的了。曾經有學員把這種狀態形容為「雖然在扔東西,可是垃圾卻不停地冒出來」。在這種狀態下,連街上賣的東西看起來也全都是垃圾了,人的思維模式真的可以改變到這種程度。在斷舍離里,這種狀態就叫做「對破爛兒的IQ」的提升。

如果還能持續進步的話,就能到達更高的級別——只選擇死黨,也就是只選擇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歡的東西的階段。和很多人進行非常深入的交往,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所選擇,而且是在眾多人里選擇兩三個。所以說,這才是真正精挑細選後的狀態。

十年前,勝美\_女士丈夫的突然離世令她的身心都失去了活力。她一直都無法接受丈夫的死,也無法接受隨之而來的生活上的變化——必須一個人住。她家一團糟的廚房彷彿代表了她十年來的悲傷感嘆,而她現在終於也發覺廚房的慘狀已經到了極限,決定要開始斷舍離。

她鐵了心,每天空出兩個小時,連續三天,把堆積了十年的東西全都消滅得乾乾淨淨。而且,她還在水槽的角落裡發現了亡夫的假牙。看到它的時候,勝美\_女士大笑了起來:「想必他在那個世界吃飯吃得很辛苦吧!」她覺得這副假牙簡直就象徵著她對丈夫的思念。

現如今,她能夠這樣大笑著接受丈夫離開的事實了。而且,這種真切的感受令她徹底轉變了對物品甚至是對心靈的態度。現在的她覺得,只要把重要的回憶放在心裡就好了,東西則完全可以扔掉,好讓自己重新恢復當下該有的狀態。如此一來,過去的痛苦就像從未出現過一樣消失殆盡了,她的房間也煥然一新。

就這樣,以斷舍離為契機,勝美\_女士接受了丈夫的死這一異常艱辛痛苦的事實,而且她也能夠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邁向人生的又一階段。

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