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斷捨離 打造物品外觀形態的兩大原則- 斷捨離

減少了物品,將物品按大中小分了類,總量限制的概念也牢牢記在腦子裡了,接下來要進入的階段,就是要怎麼整理物品、把它們放在哪裡,才能方便取出了。

這裡希望大家注意的,就是儘可能不讓自己感覺到壓力。因為即便是一點點的壓力,都會讓人覺得好麻煩,結果放棄取出物品和收回物品。

此外,物品的外觀也非常重要。比方說,我們在疊布製品的時候,會把疊得整整齊齊的那一面放在外側摞起來。其實像這種事,根本不用特意去想,大多數人都是在不知不覺間就這麼做了。這麼做的話,人們會覺得要拿出來的時候似乎也會更方便。那麼在收納的這個階段,就得有意識地——去執行這些任務,甚至要在房間的每個角落都貫穿這種意識。這樣,就能打造出自在的空間了。 

無論是取出物品還是收回物品,我們都希望能夠儘可能快地完成。可如果需要打開櫃門、從裡面取出箱子、打開蓋子這樣三個動作,人就會覺得好麻煩。收拾的時候,也難免覺得麻煩,所以最後乾脆就隨手把東西放在旁邊的檯子上了。換句話說,我們追求的是靠一個動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動作,充其量只有打開櫃門、取出物品這兩個動作,這樣人就不會覺得麻煩。花點心思去掉多餘的動作,人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壓力,也不會以「好麻煩」為借口了。動腦子花心思地想出一點高招來,這會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我基本上都會把容器的蓋子拿掉。如果裡面有獨立包裝的話,就更不需要蓋子了(請參考彩圖)。像這種咖啡的奶杯,我會把袋口往外折一折,就這麼敞著口放進冰箱。這樣,我只要一打開冰箱,就立刻能拿出奶杯來。

有人會給這樣的包裝袋套上橡皮筋,可不管是套上橡皮筋還是解開橡皮筋,都得費點工夫。而且,這些東西真的需要密封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需要封口的話,我也不用橡皮筋,而是用咬合力強的夾子夾起來,這樣,只需要一個動作就能開合了。

總而言之,要有意識地讓收納工具里的東西不管任何時候都能「立起來」,也就是讓物品能「自立」。我們家訂了規矩,廚房的毛巾要豎著放在四方形的淺托盤裡,最多只能放十條,這樣,對放進去的毛巾數量可以進行總量限制,而且因為是豎著放的,不用從下面抽取,所以也不會弄亂,不會塌下來。如果是收在抽屜的東西,很可能會搞不清楚抽屜底下到底放了什麼,而且要從抽屜深層拿東西出來也很花時間。可按照我家的這種做法,想拿什麼東西出來,立刻就能拿出來用,這可是非常輕鬆的喲。

這裡所說的自由,是指選擇的自由。也就是說,物品的擺放方式是不是便於選擇。便利店裡的飲料都是同一種類排一長列放著的,這樣,種類和數量就能一目了然。家裡的餐具架如果也按照同樣的原則排列的話,就能實現有效的收納,比如按照圓玻璃杯、四方形玻璃杯、陶瓷杯等不同種類把杯子做排列。我常常看到有的人家裡,各個種類的東西都混在一起放,結果,因為裡面的東西不好拿,最後就只能拿放在外面的東西用。

那麼,那些立不起來、不能豎著放的東西該怎麼辦呢?這些就要捲起來,自在地放。所謂自在,是指聽話。內褲有捲起來不會散開的疊法,我們可以把它們捲起來放在小籃子里。除了內褲,T恤也同樣可以捲起來。因為 T恤捲起來是筒狀的,所以也完全可以立起來收納。最重要的是要花點功夫,儘可能讓它們不要散開。

我到底想說什麼呢?我之前已經寫過,斷舍離會使用「相」的概念,而自立、自由、自在就可以說是物品所表現出來的形象。在讓毛巾立起來、把內褲捲起來的同時,自立、自由、自在的理念彷彿也會進入我們的內心。不管是毛巾還是內褲,通過「疊」的動作,它們就會變成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形狀,而且還不會塌,不會散。這可真是讓人心情舒暢,簡直讓人覺得能夠隨心所欲地掌控物品。這些好心情彷彿可以打動自己的潛意識,最終促成自己的自立、自由、自在。


至此,我寫了不少關於收拾和整理、收納的問題,現在我想再來談一下「斷」。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家裡堆積的東西越多,「舍」的工作越辛苦。不過,如果能超越這種辛苦,就可以順利地進入到「斷」的階段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旦實現了「舍」,就會出現「這些東西處置起來這麼麻煩,我可必須更加慎重了」的心情,即便還沒能做到徹底的「舍」,人也會變得慎重起來。因為了解了斷舍離的運行機制,對物品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我認為這可是一件好事。

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一邊煩惱、猶豫著,一邊扔掉東西,經歷這樣的過程之後,終於到達了現在的境界。擔心可能會不夠所以才一不小心買了一大堆東西,因為捨不得放棄所以就把所有東西全都囤在家裡,這些原本都是人類的本性。所以,如果不是特別有意識地注意到這些,就很難做出改變。斷舍離會遏止人類這種不知不覺、只靠本能與物品打交道的行為。

這種意識也可以引入到企業里。比方說京瓷和豐田等大型企業,就不會採取一下子買很多的方式,而是會用每次採買的方式。因為不良品庫存=負債,所以每次都只在必需的時候才購入這次所必需的物品。這種每次採買的方式,對我們個人來說倒是沒什麼,可連這些在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製造商也徹底實施這種方式,這可太了不起了。不過話說回來,也恰恰是因為如此,它們才能一直穩居業界榜首。

幾年前曾經發生過赤福餅偽裝的問題。雖然企業出面謝罪說「出了這種拿冷凍的東西來冒充的事,實在萬分抱歉」,可當時我的想法是「難道不能告訴顧客已經售馨了嗎」。按照企業的說法,它們的工廠每天都是按最大生產能力儘可能多地生產,不過偶爾還是會因為光顧的人太多而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顧客就會因買不到商品而抱怨。反過來,有時候也會因為顧客少而賣剩下。為了要抵消這兩種情況,企業才搞出來這一套生產、冷凍的程序。可按照斷舍離式的思考,我的想法是:「幹嗎要做出那麼多賣不掉的東西來呢?直接告訴顧客已經全賣光了不就行了嗎?」不過,恐怕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量不足吧。而且在這件事上,也不光是企業有錯,也是因為顧客有「竟然不夠賣的,這也太奇怪了」的想法,所以企業才不得不那麼做的。結果,為了避免脫銷就提前做出很多很多的赤福餅,並且建立起冷凍系統,以防止東西賣不完囤積變壞。為了回收成本,企業就會源源不斷地繼續生產,最終造成惡性循環。所以說,赤福餅偽裝的問題根本就不是「把食品冷凍了,非常抱歉」的問題,而且消費者也理應承擔起一部分責任。

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能夠接受不足,擁有「知足」的觀點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不是嗎?

如果只靠本能與物品打交道,物品就只會有增無減。關鍵詞是「每次」。

赤福餅是日本伊勢地區的著名特產,遊覽伊勢神宮的人幾乎都要買赤福餅。2007年,伊勢赤福餅老店被揭露出有偽造生產日期的問題。老店的宗旨原本應是當天製造的赤福餅必須在當天銷售完,可實際上卻將沒賣完的商品冷凍保存後,解凍,再包裝,並修改生產日期。——譯者注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