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蘇菲的世界 第二十六章洛克- 蘇菲的世界

……赤裸、空虛一如教師來到教室前的黑板……

蘇菲回到家時已經八點半了,比她和媽媽說好的時間遲了一個半小時。其實她也沒和媽媽說好,她隻是在吃晚飯前離家,留了一張紙條給媽媽說她會七點前回來。

「蘇菲,你不能再這樣了。我剛才急得打查號臺,問他們有沒有登記住在舊市區的艾伯特這個人,結果還被人家笑。」

「我走不開呀!我想我們正要開始解開這個大謎團。」

「胡說八道!」

「是真的。」

「你請他參加你的生日宴會了嗎?」

「糟糕,我忘了!」

「那麼,我現在一定要見見他。最遲在明天。一個年輕女孩像這樣和一個年紀比她大的男人見面是不正常的。」

「你沒有理由擔心艾伯特。席德的爸爸可能更糟糕。」


「席德是誰?」

「那個在黎巴嫩的男人的女兒。他真的很壞,他可能控制了全世界。」

「如果你不立刻介紹你的艾伯特給我認識,我就不準你再跟他見面。至少我要知道他長得什麼樣子,否則我不會放心。」

蘇菲想到了一個很好的主意。於是她馬上衝到房間去。

「你現在又是怎麼回事?」媽媽在她背後叫她。

一轉眼的工夫,蘇菲就回來了。

「你馬上就可以看到他的長相,然後我希望你就不要管這件事了。」

她揮一揮手中的錄影帶,然後走到錄影機旁。

「他給你一卷錄影帶?」

「從雅典……」

不久,雅典的高城就出現在熒屏上。當艾伯特出現,並開始向蘇菲說話時,媽媽看得目瞪口呆。

這次蘇菲註意到一件她已經忘記的事。高城裡到處都是遊客,三五成群的往來穿梭。其中有一群人當中舉起了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席德」

……

艾伯特繼續在高城漫步。一會兒之後,他往下面走,穿過人口,並爬上當年保羅對雅典人演講的小山丘。然後他繼續從那裡的廣場上向蘇菲說話。

媽媽坐在那兒,不時發表著評論:「真不可思議……那就是艾伯特嗎?他又開始講關於兔子的事了……可是……沒錯哎,蘇菲,他真的是在對你講話。我不知道保羅還到過雅典……」

錄影帶正要放到古城雅典突然從廢墟中興起的部分,蘇菲連忙把帶子停掉。現在她已經讓媽媽看到艾伯特了,沒有必要再把柏拉圖介紹給她。

客廳裡一片靜寂。

「你認為他這個人怎麼樣?長得很好看對不對?」蘇菲開玩笑地說。

「他一定是個怪人,才會在雅典拍攝自己的錄影帶,送給一個他幾乎不認識的女孩子。他是什麼時候跑到雅典去的?」

「我不知道。」

「還有……」

「還有什麼?」

「他很像是住在林間小木屋的那個少校。」

「也許就是他呢!」

「可是已經有十五年都沒有人看過他了。」

「他也許到處遊歷……也許到雅典去了。」

媽媽搖搖頭。

「我在七十年代看到他時,他一點都不比我剛才看到的這個艾伯特年輕。他有一個聽起來像是外國人的名字……」

「是艾伯特嗎?」

「大概吧。」

「還是艾勃特?」

「我一點都不記得了……你說的這兩個人是誰?」

「一個是艾伯特,一個是席德的爸爸。」

「你把我弄得頭都昏了。」

「家裡有東西吃嗎?」

「你把肉丸子熱一熱吧。」

失蹤整整兩個禮拜過去了,艾伯特消息全無。這期間蘇菲又接到了一張寄給席德的生日卡,不過雖然她自己的生日也快到了,她卻連一張卡片也沒接到。

一天下午,她到舊市區去敲艾伯特的門。他不在家,隻見門上貼著一張短短的字條,上面寫著:席德,生日快樂!現在那個大轉捩點就要到了。孩子,這是關鍵性的一刻。我每次想到這裡,就忍不住笑得差點尿褲子。當然這和柏克萊有點關係,所以把你的帽子抓緊吧!蘇菲臨走時,把門上的字條撕了下來,塞進艾伯特的信箱。

該死!他不會跑回雅典去吧?還有這麼多問題等待解答,他怎麼可以離她而去呢?經驗主義六月十四日,她放學回家時,漢密士已經在花園裡跑來跑去了。蘇菲向它飛奔過去,它也快活地迎向她。她用雙手抱著它,彷彿它可以解開她所有的謎題。

這天,蘇菲又留了一張紙條給媽媽,但這一次她同時寫下了艾伯特的地址。

他們經過鎮上時,蘇菲心裡想著明天的事。她想的主要並不是她自己的生日。何況她的生日要等到仲夏節那一天才過。不過,明天也是席德的生日。蘇菲相信明天一定會有很不尋常的事發生。至少從明天起不會有人從黎巴嫩寄生日卡來了。

當他們經過大廣場,走向舊市區時,經過了一個有遊樂場的公園。漢密士在一張椅旁停了下來,彷彿希望蘇菲坐下來似的。

於是蘇菲便坐了下來。她拍拍漢密士的頭,並註視它的眼睛。

突然間漢密士開始猛烈地顫抖。蘇菲心想,它要開始吠了。

然後漢密士的下顎開始振動,但它既沒有吠,也沒有汪汪叫。

它開口說話了:「生日快樂,席德!」

蘇菲驚訝得目瞪口呆。漢密士剛才真的跟她講話了嗎?不可能的。那一定是她的幻覺,因為她剛才正想著席德的事。

不過內心深處她仍相信漢密士剛才確實曾開口說話…..?而且聲音低沉而厚實。

一秒鐘後,一切又恢復正常。漢密士吠了兩三聲,彷彿是要遮掩剛才開口說人話的事實。然後繼續往艾伯特的住所走去。當他們正要進屋時,蘇菲抬頭看了一下天色。今天整天都是晴朗的天氣,但現在遠方已經開始聚集了厚重的雲層。

艾伯特一打開門,蘇菲便說:「別多禮了,拜託。你是個大白癡,你自己知道。」

「怎麼啦?」

「少校讓漢密士講話了!」

「哦,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是呀!你能想像嗎?」

「那他說些什麼呢?」

「我讓你猜三次。」

「我猜他大概是說些類似生日快樂的話。」

「答對了!」

艾伯特讓蘇菲進門。這次他又穿了不同的衣裳,與上次的差別不是很大,但今天他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穗帶、蝴蝶結或花邊。

「可是還有一件事。」蘇菲說。

「什麼意思?」

「你沒有看到信箱裡的紙條嗎?」

「喔,你是說那個。我馬上把它扔掉。」

;「我才不在乎他每次想到柏克萊時是否真的尿濕了褲子,可是那個哲學家到底是怎麼回事,才會使他那個樣子?」

「這個我們再看看吧。」

「你今天不就是要講他嗎?」

「是,啊,沒錯,就是今天。」

艾伯特舒適地坐在沙發上,然後說道:「上次我們坐在這兒時,我向你說明笛卡爾和史賓諾莎的哲學。我們一致同意他們兩人有一點很相像,那就是:他們顯然都是理性主義者。」

「而理性主義者就是堅信理性很重要的人。」

「沒錯,理性主義者相信理性是知識的泉源。不過他可能也同意人在還沒有任何經驗之前,心中已經先有了一些與生俱來的概念。這些概念愈清晰,必然就愈與實體一致。你應該還記得笛卡爾對於『完美實體』有清晰的概念,並且以此斷言上帝確實存在。」

「我的記性還不算差。」

「類似這樣的理性主義思想是十七世紀哲學的特徵,這種思想早在中世紀時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柏拉圖與蘇格拉底也有這種傾向。但在十八世紀時,理性主義思想受到的批判日益嚴格。當時有些哲學家認為,如果不是透過感官的體驗,我們的心中將一無所有,這種觀點被稱為『經驗主義』。」

「你今天就是要談那些主張經驗主義的哲學家嗎?」

「是的。最重要的經驗主義哲學家是洛克、柏克萊與休姆,都是英國人。十七世紀主要的理性主義哲學當中,笛卡爾是法國人,史賓諾莎是荷蘭人,萊佈尼茲則是德國人。所以我們通常區分為『英國的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

「這些字眼都好難呀!你可以把經驗主義的意思再說一次嗎?」

「經驗主義者就是那些從感官的經驗獲取一切關於世界的知識的人。亞理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的心靈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先透過感官而來的。』這是對經驗主義的最佳說明。這種觀點頗有批評柏拉圖的意味。因為柏拉圖認為人生下來就從觀念世界帶來了一整套的『觀念』。洛克則重複亞理斯多德說的話,但他針對的對象是笛卡爾。」

「我們心靈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先透過感官而來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在看到這個世界之前對它並沒有任何固有的概念或觀念。如果我們有一個觀念或概念是和我們所經驗的事實完全不相關的,則它將是一個虛假的觀念。舉例來說,當我們說出『上帝』、『永恆』或『實體』這些字眼時,我們並沒有運用我們的理智,因為沒有人曾經體驗過上帝、永恆或哲學家所謂的『實體』這些東西。因此,雖然有許多博學之士著書立說,探討這些事物,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提出什麼新見解。這類精心構築的哲學體系可能令人印象深刻,但卻是百分之百的虛幻。十七、十八世紀的哲學家雖然繼承了若幹這類理論,但他們現在要把這些理論拿到顯微鏡下檢視,以便把所有空洞不實的觀念淘汰掉。我們可以將這個過程比喻為淘金。你所淘取的東西大多是沙子和泥土,但偶爾你會發現一小片閃閃發亮的金屑。」

「那片金屑就是真正的經驗嗎?」

「至少是一些與經驗有關的思想。那些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認為,仔細檢視人類所有的觀念,以確定它們是否根據實際的經驗而來,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過,我們還是一次談一位哲學家好了。」

「好,那就開始吧。」

「第一位是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Locke)。他生於一六三二到一七O四年間,主要的作品是《論人之理解力》(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出版於一六九O年。他在書中試圖澄清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的概念從何而來?第二,我們是否可以信賴感官的經驗?」

「有意思。」

「我們一次談一個問題好了。洛克宣稱,我們所有的思想和觀念都反映我們曾看過、聽過的事物。在我們看過、聽過任何事物之前,我們的心靈就像一塊Tabularasa,意思是『空白的板子』。」

「請你不要再講拉丁文了。」

「洛克認為,在我們的感官察知任何事物前,我們的心靈就像老師還沒有進教室之前的黑板一樣空白。他也將此時我們的心靈;比做一間沒有家具的房間。可是後來我們開始經驗一些事物,我們看到周遭的世界,我們聞到、嘗到、摸到、聽到各種東西。其中又以嬰兒最為敏銳。這是洛克所謂的『單一感官概念』。然而,我們的心靈除了被動地接收外界的印象之外,同時也積極地進行某種活動,它以思考、推理、相信、懷疑等方式來處理它所得到的各種單一感官概念,因此產生了洛克所謂的『思維』(reflection)。所以說,他認為感覺(sensation)與思維是不同的,我們的心靈並不隻是一具被動的接收器,它也會將所有不斷傳進來的感覺加以分類、處理。而這些是我們需要當心的地方。」

「當心?」

「洛克強調,我們唯一能感知的事物是那些『單一感覺』。例如,當我吃一個蘋果時,我並不能一次感知整個蘋果的模樣與滋味。事實上,我所接到的是一連串的單一感覺,諸如它是綠色的、聞起來很新鮮、嘗起來脆又多汁等。一直要等到我吃了許多口之後,我才能說:我正在吃『蘋果』。洛克的意思是,我們自己形成了一個有關『蘋果』的『複合概念』。當我們還是嬰兒,初次嘗到蘋果時,我們並沒有這種複合概念。我們隻是看到一個綠色的東西,嘗起來新鮮多汁,好吃……還有點酸。我們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將許多類似的感覺放在一起,形成『蘋果』、『梨子』或『橘子』這些概念。但根本上,使我們得以認識這個世界的所有材料都來自感官。那些無法回溯到一種單一感覺的知識便是虛假的知識,我們不應該接受。」

「無論如何,我可以確定這些事物便是像我們所看到、聽到、聞到和嘗到的一般。」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談到這點,我們就要討論洛克嘗試解答的第二個問題。剛才他已經回答了『我們的概念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現在他的問題是:『這世界是否真的就像我們所感知的那樣?』答案並不很明顯。因此,蘇菲,我們不能太早下定論。一個真正的哲學家絕不會遽下定論。」

「我一句話也沒有說呀!」

「洛克將感官的性質分為『主要』與『次要』兩種。在這方面他承認受到笛卡爾等大哲學家的影響。所謂的『主要性質』指的是擴延世界的特質,如重量、運動和數量等等。我們談的是這類特質時,我們可以確定我們的感官已經將它們加以客觀地再現。但事物還有其他特質,如酸或甜、綠或紅、熱或冷等。洛克稱它們為『次要性質,。類似顏色、氣息、味道、聲音等感覺並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質,而隻是反映外在實體在我們的感官上所產生的作用。」

「換句話說,就是人各有所好。」

「一點都沒有錯。在尺寸、重量等性質上,每個人都會有一致的看法,因為這些性質就存在於事物本身之內。但類似顏色、味道等次要性質就可能因人而異,因動物而異,要看每個人感覺的本質而定。」

「喬安吃柳丁時,臉上的表情跟別人在吃檸檬時一樣。她一次最多隻能吃一片,她說柳丁很酸。可是同樣的一個柳丁,我吃起來卻往往覺得很甜、很好吃。」

「你們兩個人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你隻是描述柳丁對你的感官所產生的作用而已。我們對顏色的感覺也是一樣。你也許不喜歡某種色調的紅,但如果喬安買了一件那種顏色的衣服,你最好還是不要加以批評。你對顏色的體驗與別人不同,但顏色的本身並沒有美醜可言。」

「可是每一個人都會說柳丁是圓的。」

「是的,如果你面前的柳丁是圓的,你就不會『以為』它是方的。

稱會『以為』它是甜的或酸的,但如果它的重量隻有兩百克,你不會『以為』它有八公斤重。你當然可以『相信』它重達幾公斤,但如果這樣的話,你一定是個不折不扣的獃子。如果你同時要幾個人來猜某東西的重量,那麼一定會有一個人的答案比較接近。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數目。罐子裡豌豆的數量要不就是九八六個,要不就不是,動作方面也是一樣。一輛汽車要不就是正在移動,要不就是在靜止的狀態。」

「我懂了。」

「所以當牽涉到『擴延』的實體時,洛克同意笛卡爾的說法,認為確實有些性質是人可用理智來了解的。」

「在這方面取得共識應該不會太難才對。」

「洛克也承認笛卡爾所謂『直覺的』或『明示的』(demonstrative)知識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例如,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相同的一些道德原則。換句話說,他相信世間有所謂『自然權利』(naturalright)存在。這正是理性主義者的特徵。洛克與理性主義者相像的另外一點是:他相信人類憑理性就自然而然可以知道上帝的存在。」

「他說的也許沒錯。」

「你是指哪一方面?」

「上帝確實存在這件事。」

「這當然是有可能的。不過他並不以為這隻是一種信仰,他相信關於上帝的概念是原本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之內的。這也是理性主義者的特色。還有,他也公開提倡知識自由與寬容的精神,並很關心兩性平等的問題。他宣稱,女人服從男人的現象是受到男人操縱的結果,因此是可以加以改變的。」

「這點我不能不同意。」

「洛克是近代哲學家中最先關心性別角色的人之一。他對於另外一個英國哲學家彌爾(JohnStuartMill)有很大的影響。而後者又在兩性平等運動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總而言之,洛克倡導了許多開明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後來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中終於開花結果。他也是首先倡導『政權分立』原則的人。」

「他的意思是不是說國家的政權必須由不同的機構共同持有……?」

「你還記得是哪些機構嗎?」

「人民所選出的代表握有立法權,法院握有司法權,政府握有行政權。」

「政權分立的觀念最初是由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提出。但洛克最早強調立法權與行政權必須分立,以防止專制政治。他生在路易十四統治的年代。路易十四一人獨攬所有政權,並說:『朕即國家。』因此我們說他是很『專制』的君主。這種政治我們稱之為『無政府狀態』。洛克的觀點是:為了確保國家的法治,必須由人民的代表制定法律,而由國王或政府執行法律。」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
مقاطع سكس لبناني gokkoya.com كارتون سكس www sxe vidoes com indiandesiclips.com monster sex video real sex in india porndigger.mobi ramya krishnan images indian pornvideos newcooltube.mobi tube99 hindi audio xnxx.com justfreeporn.mobi desi upskirt
ستات العين ملت bfxll.com سكس ياسمين الخطيب قصص نيك الارشيف arabic-porn.com جوهره سكس افلام سكس عواجيز fransizporno.com نيك قطار mallu sex videos dunato.mobi xha master 24 oras news update onlineteleserye.net ang probinsyano jan 27 2022
hindiliks4u pakistanixxx.org fucking in hindi سكس اغتصاب في المطبخ pornfixy.com مناظر ساخنة lungi gay sex cumshotporntrends.com eroserotica xvideo.2 porndotcom.net telugusexvideous indian office quickie lunoporn.net hardcore sex for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