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蘇菲的世界 第二十章兩種文化- 蘇菲的世界

……避免在真空中飄浮的唯一方式……

親愛的蘇菲:我們相見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我想你大概會回到少校的小木屋,所以我才把席德的父親寄來的明信片留在那兒,這是把那些明信片轉給她的唯一方式。你毋需擔心她如何才能拿到它們,在六月十五日以前有許多事可能會發生呢!

我們已經談過希臘文化時期的哲學家如何重新利用早期哲學家的學說,其中有人還把這些哲學家當成宗教先知。普羅汀就隻差沒有把柏拉圖說成人類的救星。

說到救星,我們知道,在這個時期,另外一位救星誕生了。這件事情發生在希臘羅馬地區以外的地方,我們所說的這位救星就是拿撒勒的耶穌。在這一章中我們會談到基督教如何逐漸滲透希臘羅馬地區,就像席德的世界逐漸滲透我們的世界一樣。

耶穌是猶太人,而猶大人屬於閃族文化。

希臘人與羅馬人則屬於印歐文化。我們可以斷言歐洲文明曾同時受到這兩種文化的孕育。不過,在我們詳細討論基督教如何影響希臘羅馬地區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這兩種文化。

印歐民族所謂印歐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歐語言的民族與文化,包括所有的歐洲國家,除了那些講菲諾攸格裡克(Finno一Ugrian)語族語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北端的拉普蘭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和匈牙利語)或巴斯克語的民族之外。除此之外,印度和伊朗地區的大多數語言也屬於印歐語系。

大約四千年前,原始的印歐民族住在鄰近黑海與裏海的地區。

後來他們陸續向四方遷徙。他們往東南進入伊朗與印度,往西南到達希臘、義大利與西班牙,往西經過中歐,到達法國與英國,往西北進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往北進入東歐與俄羅斯。無論到什麼地方,這些印歐民族都努力吸收當地文化,不過在語言和宗教方面還是以印歐語和印歐宗教較佔優勢。

無論是古印度的吠陀經、希臘的哲學或史特盧森(SnorriSturluson)的神話都是以相近的印歐語言撰寫的。但相近的不隻是語言而已,因為相近的語言往往導致相近的思想,這是我們為何經常談到印歐「文化」的緣故。


印歐民族相信宇宙間有許多天神(此即所謂的「多神論」),這對他們的文化有很深遠的影響。這些天神的名字和許多宗教辭彙曾出現在印歐文化所及的各個地區。下面我將舉一些例子:古印度人尊奉的天神是戴歐斯(Dyaus),希臘文稱他為宙斯(Zeus),拉丁文稱他為朱彼得(Jupitter)(事實上是iov—pater,或「法父」之意),古斯堪地那維亞文則稱之為泰爾(Tyr)。這些名字事實上指的是同一個字,隻是各地稱呼不同罷了。你可能讀過古代維京人相信他們所謂的Aser(諸神)的事,Aser這個字也出現在各印歐文化地區。在印度古代的傳統語言「梵語」中,諸神被稱為asura,在波斯文中則被稱為ahura。梵語中另外一個表示「神」的字為deva,在波斯文中為daeve,在拉丁文中為deus,在古斯堪地那維亞文中則為tivurr.

古代的北歐人也相信有一群掌管萬物生育、生長的神(如尼歐德與芙瑞雅)。這些神有一個通稱,叫做vaner,這個字與拉丁文中代表生育之神的字Venus(維納斯)相近。梵語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宇叫Vani為「慾望」之意。

有些印歐神話也很明顯有相近之處。在Sn。ni有關古代北歐諸神的故事中,有些與兩三千午前印度流傳下來的神話非常相似。

儘管Snorri的神話反映的是古代北歐的環境,印度神話則反映印度當地的環境,但其中許多神話都有若幹痕跡顯示他們具有共同的淵源。其中最明顯的是那些關於長生不老仙丹與諸神對抗渾沌妖魔的神話故事。

此外,很明顯的,各印歐文化也有相近的思想模式。最典型的例於是他們都將世界看成善與惡無休無止相互對抗的場所,因此舟歐民族才會經常試圖「預測」世界未來的前途。

我們可以說,希臘哲學源自印歐文化並非偶然。印度、希臘與古代北歐的神話明顯都有一種以哲學或「思索」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的傾向。

印歐人希望能夠「洞察」世界的歷史。我們甚至可以發現在各舟歐文化中都有一個特別的字來表示「洞見」或「知識」。在梵語中,這個字是vidya,這個字的意思與希臘文中的idea這個字相當。而idea船此字在柏拉圖的哲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分量。在拉丁文中這個字是video,不過對羅馬人來說,這個字隻是「看見」的意思。在英文中,Isee可能表示「我懂了」。在卡通影片中,啄木鳥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時,腦袋上方會有燈泡發亮。(到了現代,seeing這個字才變成「盯著電視看」的同義字。)英文中有wise和wisdom這兩個字。

在德文中有wissen(知道)這個字,在挪威文中則有viten。這些字的來源與印度文中的vidya、希臘文中的idea與拉丁文中的video這些字相同。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斷定對印歐人而言,視覺乃是最重要的感官。印度、希臘、波斯與條頓民族(Teut。ns)的文學都以宏大的宇宙觀(cosmicvision)為特色(在這裡vision這個字源自拉丁文中的Video這個動詞)。此外,印歐文化的另一個特色是經常製作描繪諸神以及神話事件的圖畫和雕刻。

最後一點,印歐民族認為歷史是循環的。他們相信歷史就像四季一樣會不斷循環。因此歷史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不過在無盡的生生死死中有不同的文明興亡消長罷了。

印度教與佛教這兩大東方宗教都源自印歐文化,希臘哲學亦然。我們可以看到這兩者間有明顯相似的痕跡。到了今天,印度教與佛教仍然充滿了哲學式的省思。

我們可以發現,印度教與佛教都強調萬物皆有神性(此即「泛神論」),並主張人悟道後就可以成佛。(還記得普羅汀的說法嗎?)為了要悟道,人必須深深自省或打坐冥想。因此,在東方,清凈無為、退隱山林可以成為一種宗教理想。同樣的,在古代的希臘,許多人也相信禁慾苦修或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可以使靈魂得救。中世紀僧侶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就是受到希臘羅馬觀念的影響。

此外,許多印歐文化也有「靈魂轉生」或「生命輪迴」的觀念。

兩千五百多年來,每一個印度人的生命終極目的就是要掙脫輪迴。柏拉圖也相信靈魂可以轉生。

閃族文化現在讓我們來談一談閃族文化。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他們的語言也和印歐語系完全不同。閃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島,不過他們後來同樣也遷徙到世界各地。兩千多年來,這些猶大人一直過著離鄉背井的生活。透過基督教與回教,閃族文化(歷史與宗教)的影響遍及各地。

西方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編按:Christianity,系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有四種: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英國聖公會,其中基督教又稱新教,是十六世紀宗教革命後才分出來的)與伊斯蘭教——都源出閃族。伊斯蘭教的聖經古蘭經與基督教的舊約聖經都是以閃族語系的語言寫成的。舊約中代表神」的一個字和伊斯蘭文中的Allah(「阿拉」,就是「神」的意思)同樣都源自閃語。

談到基督教時,情況就變得比較複雜了。基督教雖然也是源自閃族文化,但新約則是以希臘文撰寫,同時,基督教的教義神學成形時,曾受到希臘與拉丁文化的影響,因此當然也就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

我們說過,印歐民族乃是多神論者,但閃族一開始就相信宇宙間隻有一個上帝,這就是所謂的「一神論」。猶大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是一神論的宗教。

閃族文化另外一個共同的特色是相信歷史乃是呈直線式發展,捷句話說,他們認為歷史是一條不斷延伸的線。神在鴻濛大初時創造了世界,歷史從此展開,但終於有一天它會結束,而這一天就是所謂的「最後審判日」,屆時神將會對所有生者與死者進行審判。

歷史扮演的角色乃是這西方三大宗教中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他們相信,上帝會幹預歷史發展的方向,他們甚至認為歷史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上帝可以完成他在這世界的旨意。就像他曾經帶領亞伯拉罕到「應許之地」一般,他將帶領人類通過歷史,邁向「最後審判日」。當這一天來臨時,世界上所有的邪惡都將被摧毀。

由於強調上帝在歷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閃族人數千年來一直非常註重歷史的紀錄。這些歷史文獻後來成為聖經的核心。

到了今天,耶路撒冷城仍是猶太人、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共同的重要宗教中心。這顯示三大宗教顯然具有某種相同的背景。

我們曾經說過,對印歐人而言,最重要的感官乃是視覺。而有趣的是,閃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則是聽覺,因此猶大人的聖經一開始就是「聽哪!以色列」。在舊約聖經中我們也讀到人們如何「聽到」上帝的話語,而猶太先知通常也以「耶和華(上帝)說」這幾個字開始他們的佈道。同樣的,基督教也強調信徒應「聽從」上帝的話語。無論基督教、猶太教或伊斯蘭教,同樣都有大聲朗誦經文的習慣。

此外,我曾提到印歐人經常以圖畫或雕刻來描繪諸神的形象。

在這一點上閃族人正好相反,他們從來不這樣做,對閃族人而言,描繪或雕鑿神像是不可以的。舊約曾訓誡人們不要製作任何神像。

你也許會想:「可是,基督教會的教堂卻到處都是耶穌與上帝的畫像呀廣沒錯,確是如此。不過,這是基督教受到希臘羅馬文化影響的結果(希臘與俄羅斯等地的希臘正教至今仍不許信徒製作有關聖經故事的雕像)。

與東方各大宗教相反的是,西方三大宗教強調上帝與造物之間有一段距離。對他們而言,生命的目的不在脫離輪迴,而在於從罪惡與譴責中得救。此外,西方的宗教生活較偏重祈禱、佈道和研究聖經,而不在於自省與打坐。

以色列蘇菲,我無意與你的宗教課老師互別苗頭,但現在我想簡短地談一下基督教與猶大文化的淵源。

一切都是從上帝創造世界時開始。你可以在聖經第一頁看到這件事的始末。後來人類開始反抗上帝,為了懲罰他們,上帝不但將亞當與夏娃逐出伊甸園,並且從此讓人類面對死亡。

人類對上帝的反抗乃是貫穿整部聖經的主題,舊約創世記中記載洪水與諾亞方舟的故事。然後我們讀到上帝與亞伯拉罕以及他的子孫立約,要求亞伯拉罕與他的世代子孫都必須遵守上帝的戒律。為了獎賞他們,上帝答應保護亞伯拉罕的後裔。公元前一二00年左右,上帝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頒佈十誡時,又再次與他立約。那時以色列人在埃及已經當了很久的奴隸,但借著上帝的幫助,他們在摩西的領導下終於回到了以色列的土地。

約公元前一千年時(在希臘哲學誕生很久很久之前)有三位偉大的以色列王。第一位是掃羅王,第二位是大衛王,第三位是所羅門王。當時,所有的以色列子孫已經在這個王國之下團結起來。尤其是大衛王統治時期,以色列在政治、軍事與文化上都卓然有成。

依當時的習俗,國王被遴選出來時,要由人民行塗油禮,因此他們被賦予「彌賽亞」(意為「受膏者」)的稱號。在宗教的意義上,國王被視為上帝與他的子民間的媒介,因此國王也稱為「上帝之子」,而他的王國則可稱為「天國」。

然而,不久之後,以色列的國力開始式微,國家也分裂成南北?兩國,南國為「猶太」,北國則仍稱「以色列」。公元前七二二年時北國被亞述人征服,失去了政治與宗教的影響力。南國的命運也好不了多少。它在公元前五八六午時被巴比倫人征服,聖殿被毀,大多數人民也被運往巴比倫充當奴隸。這段「巴比倫奴隸時期」一直持續了四十餘年,直到公元前五三九年時以色列人民才獲準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然而,一直到基督降生,猶太人都生活在異族統治之下。

猶太人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是:上帝既已答應保護以色列,為何大衛的王國會被摧毀?猶太人又為何一次次遭逢劫難?不過,話說回來,人們也曾答應要遵守上帝的誡律。因此,愈來愈多人相信,上帝是因為以色列不遵守誡律才加以懲罰。

公元前七五O年左右,有多位先知開始宣稱上帝已因以色列不遵守誡律而發怒。他們說,總有一天上帝會對以色列進行最後的審判。我們稱這類預言為「末日預言」。

後來,又另有一些先知預言上帝將拯救少數的子民,並且派遣一位「和平之子」或大衛家族的國王協助他們重建大衛的王國,使這些人民享受繁榮的生活。

先知以賽亞說:「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我們稱這類預言為「救贖預言」。

總而言之,以色列的予民原來在大衛王的統治之下安居樂業,但後來當情形每下愈況時,他們的先知開始宣稱有一天將會出現一位大衛家族的新國王。這位「彌賽亞」或「上帝之予」將「拯救」人民,使以色列重新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並建立「天國」。

耶穌蘇菲,你還在看嗎?我剛才說的關鍵字是「彌賽亞」、「上帝之子」與「天國」。最初人們隻是從政治角度來解釋這些字眼。在耶穌的時代,有很多人想像將來會出現一位「救世主」(像大衛王一樣有才幹的政治、軍事與宗教領袖)。這位「救世主」被視為國家救星,可以使猶大人脫離受羅馬人統治之苦。

這固然是一件美事,但也有許多人把眼光放得較遠。在那兩百年間,不斷有先知預言上帝應許派來的「救世主」將會拯救全世界。

他不僅將使以色列人掙脫異族的桎梏,並將拯救所有世人,使其免於罪草與上帝的責罰,得到永生。這種渴望救贖的想法在希臘文化影響所及的各地區也很普遍。

於是拿撒勒的耶穌出現了。他不是唯一以「救世主」姿態出現的人,但他同時也使用「上帝之予」、「天國」與「救贖」等字眼,因此保持了他與舊先知之間的聯繫。他騎馬進入耶路撒冷,接受群眾讚頌為人民救星,彷彿從前的國王在登基時例行的「加冕典禮」一般。

他並接受民眾塗油。他說:「時候到了,天國近了。」

這些都很重要,但請你註意:耶穌不同於其他「救世主」,因為他聲明他並非軍事或政治叛徒。他的任務要比這偉大得多。他宣稱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與赦免,因此他可以置身沿途所見的人群中,對他們說:「你們的罪已經得到赦免了。」

這種「赦免罪惡」的方式是當時人聞所未聞的。更糟的是他稱上帝為「天父」。對於當時的猶太人而言,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於是,不久後,律法學者便一致起而反對他。他們一步一步地準備將他處決。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耶穌那個時代有許多人等待一位「救世主」在嘹亮的軍號聲中(換句話說,就是大舉揮軍)重建「天國」。耶穌傳道時的確也時常提到「天國」這個字眼,但意義要寬廣得多。耶穌說,「天國」就是愛你的鄰居、同情病弱窮困者,並寬恕犯錯之人。

」』於是,「天國」這樣一個原本具有戰爭意味的古老字眼,到了耶穌口中便在意義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人們原本期待的是一位很快能夠建立「天國」的軍事領袖,但他們看到的卻是穿著短袍、涼鞋,告訴他們「天國」——或「新約」——就是要「愛鄰如己」的耶穌。除此之外,耶穌還說我們必須愛我們的敵人,當他們打我們時,我們不得報復,不但如此,我們還要「把另外一邊臉轉過來」讓他們打,同時我們必須寬恕,不止寬恕七次,更要寬恕七十個七次。

耶穌用他一生的行動顯示,他並不以和妓女,貪污、放高利貸的人與政治顛覆分子交談為恥。但他所行之事還不止於此;他說一個把父親的家財揮霍凈盡的浪子或一個侵吞公款的卑微稅吏隻要肯悔改並祈求上帝寬恕,在上帝眼中就是一個義人,因為上帝的恩典浩瀚廣大。

然而,耶穌還認為,像浪子與稅吏這般的罪人在上帝眼中比那些到處炫耀自己德行的法利賽人要更正直,更值得寬恕。

耶穌指出,沒有人能夠獲得上帝的憐憫,我們也不能(像許多希臘人相信的)拯救自己。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要求人們遵守的嚴格道德規範不僅顯示上帝的旨意,也顯示在上帝眼中,沒有人是正直的。上帝的恩典無垠無涯,但我們必須向他祈禱,才能獲得寬恕。

有關耶穌與他的教誨的細節,我還是留給你的宗教老師來講授吧。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希望他能夠讓你們了解耶穌是一個多麼偉大不凡的人。他很巧妙地用那個時代的語言,賦予一個古老的戰爭口號嶄新而寬廣的意義。無怪乎他會被釘上十字架,因為他那些有關救贖的嶄新信息已經威脅到當時許多人的利益與在位者的權勢,因此他們非剷除他不可。

在談到蘇格拉底時,我們發現,如果有人訴諸人們的理性,對某些人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同樣的,在耶穌的身上,我們也發現要求人們無條件地愛別人、無條件地寬恕別人,也可能對於某些人造成極大的威脅。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人民開始要求和平與愛、要求讓窮人免於飢餓、要求當權者赦免政敵時,強權也可能因此在一夕之間傾覆。

你也許還記得柏拉圖對於蘇格拉底這位雅典最正直的人居然被處死一事如何忿忿不平。根據基督教的教義,耶穌也是世上唯一正直的人。然而他最後還是被判了死刑。基督徒說他是為了人類而死,這就是一般所稱的「基督受難記」。耶穌是「受苦的僕人」

(sulfenngservant),背負起人類所有的罪孽,以使我們能夠得到「救贖」,並免受上帝的責罰。

保羅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就下葬了。幾天後有人傳言他已經從墳墓中復活。因此證明他並非凡人,而真正是「上帝之子」。

我們可以說復活節當天早上,人們傳言耶穌復活之時就是基督教會創始之日。保羅已經斷言:「若基督沒有復活,則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如今全人類都可以盼望「肉體的復活」,因為耶穌正是為了拯救我們才被釘上十字架。不過,蘇菲,你不要忘了:從猶太人的觀點來看,世間並沒有「不朽的靈魂」,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轉生」。這些都是希臘人和整個印歐民族的想法。基督教認為人並沒有什麼東西(如靈魂)是生來就不朽的。雖然基督教會相信「人的肉體將復活並得到永生」,但我們之所以能免於死亡與「天譴」,乃是由於上帝所行的神跡之故,並非由於我們自身的努力或先天的能力。

秉持著這種信念,早期的基督徒開始傳揚相信耶穌基督即可得救的「福音」。他們宣稱,在耶穌居間努力之下,「天國」即將實現。

他們想使全世界歸於基督的名下。(Christ 基督」這個字是希臘文救世主」的意思。在希伯來文中,此字為messlah,即「彌賽亞」。)耶穌去世數年後,法利賽人保羅改信基督教。他在希臘羅馬各地遊歷佈道,使基督教義傳遍世界各地。我們在聖經使徒行傳中可以讀到有關的記載。從他寫給早期教會會眾的多封使徒書信中,我們可以了解保羅傳揚的教義。

後來,保羅來到了雅典。他直接前往這個哲學首府的市中心廣場,據說當時他「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他拜訪了雅典城內的猶太教會堂,並與伊比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談話。他們帶他到最高法院所在的一座小丘上,問他:「你所講的這新道,我們也可以知道嗎?因為你有些奇怪的事傳到我們耳中,我們願意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

蘇菲,你可以想像嗎?一個猶太人突然出現在雅典的市集,並開始談到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而後從墳墓裡復活的救星。從保羅這次造訪雅典,我們便可察覺到希臘哲學與基督教救贖的教義間即將發生的衝突。不過保羅顯然辦到了一件事:他使得雅典人傾聽他的言論。在最高法院小丘——衛城的宏偉神殿下——他發表了以下演講: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世人矇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借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從保羅到雅典傳教開始,基督教會就逐漸滲透希臘羅馬地區。

它雖不同於希臘原有的伊比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或新柏拉圖哲學,但保羅仍然在兩者間找到了共同點。他強調世人皆試圖尋找上帝。對希臘人而言這並非新的概念,但是保羅聲稱上帝已經向人類顯現他自己,並且實際上已經把手伸給人類,因此他不再是一位人們可用理性來了解的「哲學的上帝」,也不是「金、銀、石雕刻的偶像」(這兩者在希臘的衛城與市集中到處都是),而是一位「不住人手所造殿」的神,也是一位會幹預歷史發展方向,並為世人而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形的神。

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保羅在最高法院小丘發表演講,提到耶穌死而復活的事時,有人就譏笑他,但也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有些人後來追隨保羅,開始信奉基督教,其中有一個女人名叫大馬哩(Damaris)。這件事之所以特別值得一提,是因為婦女是最熱切信奉基督教的族群之一。

就這樣,保羅繼續他的傳教活動。耶穌受難數十年後,雅典、羅馬、亞力山卓、以弗所(Ephesus)與哥林多(Corinth)等重要的希臘羅馬城市都成立了基督教會。在後來的三四百年之間,整個希臘文化地區都成為基督教的世界。

教義保羅對基督教的貢獻不僅是做一個傳教士而已,他對基督教的教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時的教徒普遍需要靈性上的指引。

耶穌受難後的最初幾年中,基督教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非猶太人(外邦人)是否可以成為基督徒?還是一定要先歸化為猶太人才可以?又,外邦人——如希臘人——應該遵守十誡嗎?保羅認為,外邦人不一定要成為猶太人才可以信奉基督教,因為基督教不隻是猶太人的宗教。它的目標在拯救全體世人。上帝與以色列訂的「舊約」已經由耶穌代表上帝與人類訂的「新約」所取代。

無論如何,基督教並非當時唯一的宗教。我們已經看到希臘文化如何受到各種宗教的影響,因此,為了顯示與其他宗教有別,也為了防止教會內部分裂,基督教會認為有必要提出一套簡明扼要的教義。因此他們寫成了第一部《使徒信經》(Creed),總結基督徒教義的中心「信條」或主要教義。

其中一條是:耶穌是神,也是人。他不僅是憑藉上帝之力的「上帝之子」,他也是上帝本身。然而,他同時也是一個為人類分擔災禍並因此在十字架上受苦的「真人」。

乍聽之下,這話也許有自相矛盾之嫌,但教會的意思正是:上帝已經變成了人,耶穌不是一位「半人半神」(當時希臘與地中海東岸的許多宗教都相信宇宙有此類「半人半神」的存在),教會宣稱耶穌乃是「完全的神,完全的人」。

後記親愛的蘇菲,讓我再描述一下當時的整個情況。當基督教進入希臘羅馬地區後,兩種文化於是浩浩蕩蕩地交會融合,形成了歷史上的一大文化革命。

此時,距早期希臘哲學家的年代已經大約有一千年了。古代時期就要過去,歷史將進入以基督教為重心的中世紀。這段期間同樣維持了將近一千年之久。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我不希望你成為這些人當中之一。我將盡我所能,讓你熟悉你在歷史上的根。這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不僅是一隻赤身露體的猿猴)的唯一方式,也是我們避免在虛空中飄浮的唯一方式。

「這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不僅僅是一隻赤身露體的猿猴)的唯一方式……」

蘇菲坐了一會兒,從樹籬的小洞中凝視著花園。她開始了解為何人必須要了解自己在歷史上的根。對於以色列的子民來說,這當然是很重要的。

她隻是一個平凡的人而已。不過,如果她了解自己在歷史上的根,她就不至於如此平凡了。

同時,她生活在地球上的時間也不會隻有幾年而已。如果人類的歷史就是她的歷史,那麼從某方面來說,她已經有好幾千歲了。

蘇菲拿著所有的信紙,爬出密洞,蹦蹦跳跳地穿過花園,回到樓上的房間。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
مقاطع سكس لبناني gokkoya.com كارتون سكس www sxe vidoes com indiandesiclips.com monster sex video real sex in india porndigger.mobi ramya krishnan images indian pornvideos newcooltube.mobi tube99 hindi audio xnxx.com justfreeporn.mobi desi upskirt
ستات العين ملت bfxll.com سكس ياسمين الخطيب قصص نيك الارشيف arabic-porn.com جوهره سكس افلام سكس عواجيز fransizporno.com نيك قطار mallu sex videos dunato.mobi xha master 24 oras news update onlineteleserye.net ang probinsyano jan 27 2022
hindiliks4u pakistanixxx.org fucking in hindi سكس اغتصاب في المطبخ pornfixy.com مناظر ساخنة lungi gay sex cumshotporntrends.com eroserotica xvideo.2 porndotcom.net telugusexvideous indian office quickie lunoporn.net hardcore sex for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