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如懿傳第六冊 第二十九章 幽夢(中)如懿傳 第六冊

春嬋連忙勸慰:「您老這麼揣摩皇上的心思,太累了。」
嬿婉不言,她真是害怕皇帝,多年承恩,她其實並不知他心裡怎麼想。一度承恩承寵,看著烏拉那拉氏落敗,她幾乎舒了一口氣,以為勝券在握,可是眼下,卻連皇帝有沒有為烏拉那拉氏之死疑心自己都不知道。每日活在這樣的揣測裡,能不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可是有什麼辦法,路是她自己選的,己然到了這一步,除了硬著頭皮走下去,哪裡還有退路?
京城的秋來得很快,轉眼就是落葉蕭索之際。西風嘆息著穿過紅牆深影的重重宮闕,掠過殘花衰草,凝成霜冷氣韻,將這宮苑覆上薄寒。如懿去世己經數月,無人再提起她,宮闈內苑,在嬿婉的操持下,也並未有差錯。偶爾得閑,皇帝便與嬿婉在禦花園閑步,若是哪日香見肯作陪,皇帝的心情便又好些。
那一日天青雲淡,天際是碧淸瓦藍的顏色,遠遠眺望,更見萬物清明,禦花園內一列高大楓木己經泛紅,萬葉千聲,迎風作響,似無數火焰瑟瑟跳動。皇帝著一襲家常暗青團紋長袍,明黃帶子一系,衣挾當風,風骨閑適。香見容顏無瑕,如芝蘭玉樹,令人難以移目。嬿婉素知香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又是不能生育之身,所以從來寬忍之至。當著皇帝的面,更是妹妹長妹妹短,無比客氣。香見對誰都淡淡的,有一句沒一句地應著。
遠處幾個小宮女踢著繡球,笑聲郎朗傳來,如銀鈴鐺般清脆。香見好奇地瞥一眼,皇帝便察覺,示意她一同上前觀賞。
那是三個十六七歲的宮女,五彩的繡球在她們纖細的足尖似有了生命一般,輕巧地飛來飛去。為首的紫衣宮女最是靈巧,踢起繡球時髮髻上的粉色花朵嬌柔顫動,襯得她清秀的容顏也似雲霞一般絢麗動人。
皇帝一時看住了,頗有幾分神往之情。嬿婉微微沉下臉,王蟾知趣,立刻道:「哪兒的宮女那麼沒眼色,沒見皇上和娘娘來了麼?」
宮女們嚇得停住,慌不迭跪下請安:「奴婢給皇上、皇貴妃娘娘、容妃娘娘請安。」
嬿婉吩咐了眾人起身,香見便撇嘴:「狐假虎威,她們踢得好好的,非要打斷!」
皇帝看香見很喜歡那繡球遊戲,便溫言道:「你喜歡,等下朕叫她們踢給你看。」
香見笑意冷清,「人家本是自己玩兒,等要踢給我們看,多少膽戰心驚的,哪裡還踢得好看呢。」
嬿婉笑吟吟打趣:「容妃這話說的,好像咱們多麼嚇人似的。」
香見美眸微轉,似笑非笑地看著嬿婉,「有的是蛇蠍心腸的人。哎,那小宮女不就被嚇著了麼?畏畏縮縮的。」
皇帝指著那紫衣宮女,笑言道:「容妃說你呢,別嚇著了。」
那紫衣宮女立即上前,語意玲瓏:「多謝皇上關懷。奴婢等自己踢繡球玩兒,不想打擾了皇上和娘娘,但請恕罪。」
她這一番話既撇清了香見和嬿婉的言辭交鋒,又謝了皇帝的好意,最是圓滑不過,連皇帝也矚目於她,「口齒好伶俐,抬起頭給朕瞧瞧。」
這一瞧不打緊,一雙水波瀲灧的星眸盈盈望向皇帝,分外清定,彷彿兩丸烏墨水晶微微折射出攝人的光芒,讓人心神搖曳,不可寧定。皇帝怔了怔,便看向了嬿婉。嬿婉迎著皇帝的目光,再去看那小宮女,笑容有些勉強,「這丫頭倒有幾分像臣妾年 輕的時候。」
那宮女無比乖覺:「能有幾分像皇貴妃,那可真是奴婢的福氣了。」
皇帝再問她姓名差事,她也答得流利:「奴婢汪氏,名芙芷,在禦花園當差,照料花草。皇上瞧,那幾株老梅樹,就是奴婢專司照料的。可惜,現下不是開花的時候。」
長得有幾分肖似,又是侍弄梅花的宮女,嬿婉猜到了幾分,一顆心便直直地往下墜去。
皇帝凝神看著那幾株尚未開花的老梅,頗為感慨:「一朵花,未必要到開的時候才最美。早早移個適合它的地兒,等著含苞待放才好。」
嬿婉覺得臉頰都笑得僵住了,「皇上,一個小宮女,在禦花園照顧花草挺好的。」
香見的話便不肯饒人了,「哦,皇貴妃不喜歡有人長得像你?那翊坤宮娘娘那時候別也不喜歡你的容貌與之相似吧?」
皇帝也明白嬿婉之意,便道:「香見,好好兒地提她做什麼?」說罷,又笑著看嬿婉,「皇貴妃,朕記得當年你也是宮人出身啊。」
嬿婉隻覺得足下生刺,站也站不安穩了。誰不知道她是宮女出身,一路艱辛才走到這皇貴妃之位。這份身世來歷,素來為嬿婉所忌憚。隻為宮裡的妃嬪,幾乎每一個都在家世上勝她許多,不是官宦之女,便是豪族之後。而她,若是出身再好些,何至於如此辛苦,失去那麼多,才踩到這萬人之上的地位。
於是嬿婉便低了頭,溫言婉順:「皇上好記性。臣妾記得永和宮還有屋子空著。」
皇帝並不接她的話茬兒,隻是望著西六宮方向道:「翊坤宮的庭院空著有些曰子了吧。」
嬿婉的心口劇烈一跳,正要說什麼,皇帝己經吩咐道:「汪氏封為惇常在,挪去承乾宮吧。」
香見似笑非笑,「除了寶月樓,承乾宮我也偶爾去住。你若住下也好,省得那兒常空著地兒。」
芙芷忙忙謝恩,「容妃娘娘不嫌棄嬪妾,嬪妾謝過大恩,必不敢給容妃娘娘添堵。」
嬿婉連忙答應:「臣妾明白,會將承乾宮打掃一新,再讓惇常在住進去。」
皇帝點點頭,知道嬿婉立刻要去忙汪氏入住承乾宮之事,便攜了香見的手往前走。那汪芙芷何等聰慧,不消皇帝囑咐,便跟在了身後。
皇帝走了幾步,回首見芙芷跟隨,有些好笑,「你怎麼跟著朕來?」
芙芷脆生生道:「皇上既然封了臣妾為常在,臣妾自然要常常在您身邊伴隨,才算遵從了聖旨呀。」
皇帝忍俊不禁,笑著伸手點了點芙芷的額頭,「不錯,不錯。」
如此這般,連香見也忍不住笑了。皇帝難得見香見高興,益發開懷,如此,芙芷的青雲之路,便更順暢了。
待得芙芷從惇常在晉封為惇貴人時,已然是深寒天氣。宮中的日子過得輕忽,春夏秋冬的流轉也格外迅疾。海蘭久駐深宮,除了必不可少的節慶宴飲,從來都是足不出戶。這一日大雪將至,香見送了些日常物用,也不急著回去。
延禧宮本就偏僻,除了香見和婉茵,極少有人來往。那種雨打梨花深閉門的幽靜,幾可將人沉溺其中。海蘭閑來無事,仔細擦拭著如懿生前喜歡的一個擺設,香見陪在一旁看了半日,便道:「惇貴人很得皇上喜歡。你看中的人,果然不錯。」
海蘭笑笑:「有她在,我便知道皇上有沒有放下姐姐。而如今最難受的便是魏嬿婉了吧。」
香見不假思索,「有了惇貴人,皇上連到寶月樓看我也少了,我正好落得清靜。」
海蘭頷首:「容貌肖似姐姐,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也很像姐姐年輕的時候。而且一得寵就住進承乾宮,可見前途無量。」
「我不知道翊坤宮娘娘年輕時是什麼樣子,我隻知道,她後來的樣子,皇上己經不喜歡了。」
「無論姐姐犯下什麼大錯,她年輕時的樣子,是皇上最留戀最喜歡的。」她註目於香見,「你知道麼?賢良淑德、循規蹈矩的女人固然適合這宮闈生活,可皇上最喜歡的,是跳脫於規矩之外自由自在的天性。這是你得寵的原因,也是姐姐讓皇上念念不忘的原因。」
香見沉默片刻,看著海蘭的動作,「你把翊坤宮娘娘的遺物都挪來延禧宮了?翊坤宮還空著呢。」
海蘭輕輕搖頭,「我看翊坤宮很快就會有新人居住,姐姐曾在延禧宮與我同住,我這兒一直保持著姐姐還在時的樣子。就好像,她還活著。」
心底難過洶湧而至,香見濕了眼眶,「她真的己經死了。」
海蘭微微一笑,恬靜如一枝靜靜綻放的白梅,「不,姐姐隻是去禦花園賞花了。她很快就會回來。」
香見喉頭哽咽,什麼話也說不出來。良久,才微微點頭。
海蘭看著她,似乎想起什麼事,便問:「這個時辰是去給皇貴妃請安的時候了,你自然是不會去的吧。」
香見頗有倨傲之色,「我自然不會去。不過惇貴人,也不會去吧。」
合宮嬪妃請安是宮中對女眷至尊的敬意。如懿死後,享受這份尊榮的自然隻有一人之下的皇貴妃嬿婉。然而此時此刻,她的心緒頗不寧靜。一眾嬪妃行禮之後便默然無言,令得氣氛馗尬而無趣,而更馗尬的,是長久以來空著的兩個座位,那是屬於惇貴人汪芙芷和容妃香見的。
晉嬪是嬿婉的親信,最是不滿:「都這個時辰了,惇貴人還沒來。咱們合宮向皇貴妃請安,容妃是得了皇上準許不用致禮的,怎麼惇貴人也得了旨意嗎?」
穎妃笑道:「惇貴人起初還是遲來,如今索性不來了。這個脾氣,定是皇上縱出來的。」
穎妃嘴上似是責怪惇貴人的恃寵生驕,可那背後的意思,嬿婉如何不知,無非是取笑嬿婉不敢去動皇恩深厚的惇貴人罷了。
果然跟著穎妃的禧貴人便道:「惇貴人最得皇上寵愛,就算不來皇貴妃也不會說什麼吧。」
嬿婉隻得息事寧人,免得她們說出更難聽的話來:「悴貴人得寵未久,難免不懂規矩,以後慢慢教導吧。」
恭貴人便笑:「那也要惇貴人受皇貴妃的教才好啊。隻怕她不聽勸呢。」
嬿婉不想繼續這個話題,便另起了話頭,「眼下就快臘八了,宮中自然是要過臘八節的,不知諸位姐妹覺得如何辦好?本宮雖然受命掌六宮事,也要聽聽姐妹們的意思。」
眾人默不作聲,都各自看著別處。或是撥弄手絹,或是看花出神。蒙古嬪妃們倒是一致,都看著穎妃以她馬首是瞻。
既然無人答話,嬿婉便按著自己的意思往下說:「既然諸位姐妹都無想頭,那本宮以為…」
話未說完,倒是香見的聲音朗朗潑進來,她自顧自道:「我倒以為,一切節慶都有先頭翊坤宮娘娘掌管後宮時的成例可以遵循,何必再出主意?」
嬿婉被截斷話頭,心中大為不喜,但定睹看是香見,少不得忍耐。她低頭抿了抿茶,不動聲色地抿去了唇角的憤慨之意,聽著春嬋替她發作,「容妃娘娘真是稀客。」
香見冷笑:「你主子若不喜歡我來,大可去吿訴皇上。」
香見的唇角微微一揚,笑意明媚,卻也有那麼一絲顯而易見的輕蔑。
嬿婉忍耐著微笑:「盼容妃來還來不及呢。容妃方才說要援引翊坤宮娘娘昔日舊例,隻怕皇上會介懷。」
香見滿不在乎地往自己座位上一坐,「是皇貴妃自己滿心主意,隻想施展吧?隻是皇貴又有一定把握,你的意思皇上就很喜歡麼?」
慶妃的性子謹慎,想了想便道:「因循守舊也並非不好,至少當年翊坤宮娘娘主持節慶,皇上和太後都很滿意。」
婉嬪便點頭:「慶妃所言極是。」
穎妃也是推波助瀾,不肯有一刻消停,「皇貴妃大可推陳出新,隻是萬一太後不喜,皇上不喜,那可怎麼說?」
嬿婉深吸一口氣,將那笑容撐得更加飽滿,「年節下的安排,正月裡的賞賜,本宮都想添一倍…」
香見照舊打斷她,「翊坤宮娘娘從前怎麼做,皇貴妃最好也怎麼做。」
那語氣裡毫無尊重之意,晉嬪實在氣不過:「怎麼皇貴妃娘娘還拿不得自己的主意麼?烏拉那拉氏早已為皇上厭棄,為何要遵循她留下的舊例?」
穎妃不喜嬿婉,更看不上晉嬪,諷刺道:「晉嬪你大概是忘了,翊坤宮娘娘的舊例多是遵循從前孝賢皇後所留下的規矩。孝賢皇後與你都是出身富察氏,你如今要改,豈不是駁了同族的顏面?」
這一來慶妃更是憂心忡忡,「是啊,皇上最尊重孝賢皇後,這些規矩改不得。還是翊坤宮娘娘那時候怎麼辦,咱麼也怎麼辦吧。」
慶妃雖然無寵無子,但是太後一手提拔,皇帝對她也十分客氣。她這般言語,眾人更不會有異議。嬿婉一肚子氣發作不得,隻得看著其餘人等,再三追問意見。
穎妃見眾人沉默不言,笑吟吟道:「若是皇貴妃此刻得太後萬分鐘愛,順太後心意略作更改也無妨。但若失了太後歡心,一做即錯,那就不好了。」
誰不知自從七公主被送回穎妃身邊,嬿婉便徹底失了太後的歡心。慈寧宮請安覲見,甚少有她的份。便是每回去了,太後也總有理由推說不見,或是與命婦福晉們聊天,將她撂在外頭,一候就是一兩個時辰。想到此節,蒙古嬪妃們都低頭暗笑。
嬿婉滿腹氣苦,隻得道:「既然大家都這麼看,那就一切遵循舊例吧。」
這一仗鋒羽而歸,嬪妃們得意的得意,怕招惹是非的也不願多留,也便散了。
嬿婉於人後更是氣不過,「你瞧瞧這些人,變著法子給本宮添堵,從未真心順從本宮!」
春嬋替她捶著肩,好言勸慰道:「小主別急,憑她們怎樣,您都是六宮第一人, 地位最尊的皇貴妃。」
嬿婉撫著心口,將一陣抽痛忍下,緩過一口氣道:「就因為本宮隻是皇貴妃,也是嬪妃,穎妃、容妃她們眼裡才沒有本宮,就連小小一個惇貴人都敢藐視本宮。若本宮是皇後…」
這念頭不過一轉,想想也無十分把握,便住了口。春嬋想著要哄她高興,便絮叨著該去擷芳殿看幾個孩子,嬿婉才稍稍平和,起身更衣打扮了,便往擷芳殿去。
半年不見,永琰看嫵婉的眼神己經有些拘謹了。嬿婉嗔怪了一番乳母們教導不善,讓母子之間失了親熱,便哄著抱著永琰。
因著皇十四子、皇十六子早夭,這個懵懂年紀的十五阿哥永琰,便更為珍貴。且十七阿哥雖好,到底還在襁褓之中,而永琰生性乖巧懂事,很得皇帝的喜愛。這一來,更讓嬿婉看到了未來光明的希冀。
嬿婉將愛子抱在膝上,左右端詳。永琰有些不好意思,「額娘,我都讀書開蒙了,不可這般親昵,師傅教誨過的。」
嬿婉笑著輕斥,吻著兒子光潔的額頭,「胡說!你是額娘的孩子,額娘身上掉下的肉。」
永談一臉天真:「可皇阿瑪說,我得聽師傅的。」
童言無忌,而幼小的孩子,最容易在心中記下親近之人的教誨。嬿婉順勢屏退了僕婦宮人,一一叮囑:「你在尚書房可以聽師傅的,但你心裡得明白,你什麼都得聽額娘的。」嬿婉鄭重了神色,緊握住兒子的雙手,「永談,額娘不在你和永璘身邊,但你要記著,我們是母子,血濃於水,你們的心隻可以向著額娘。將來無論什麼時候,你都得向著額娘。知道麼?」
嬿婉聲聲逼迫,永玻乖乖地點頭。嬿婉這才放心,將兒子摟在懷裡親個不夠。渾然未察覺窗外牆根下,一個瘦小的身影悄悄挪了出去。
皇帝聽完來自擷芳殿的稟報,目光沖和,面色平靜,眉頭眼角皆沉靜如水,不著喜怒之態。他隻專註在一幅施工草圖上,研宄半日,又慎重添上一筆。李玉伺候皇帝曰久,知道越是如此,皇帝越是動了真怒。他暗暗咋舌,天家最忌諱母子過分親近,來曰外戚專權。皇貴妃這般教導皇子,實在是其心可誅了。
充當耳目的小太監回稟完畢,又垂手退了下去。皇帝頭也不抬,吩咐李玉,「去告訴皇貴妃,她要料理後宮的事,以後半年去擷芳殿見一回兒女們就可以了。」
李玉應承了。皇帝又吩咐:「朕要在養心殿裡設一座梅塢,裡頭所用必得都是梅花圖案,周遭還要遍植梅花,你將這草圖送去內務府,看看何處還需改動。」
皇帝這些日子心思全在建梅塢上頭,李玉不敢怠慢,忙接過草圖去了。
殿中靜到了極處,皇帝揉一揉疲倦的雙眼,坐於錦繡軟枕之中,聽著窗外風聲簌簌,如泣如訴。無邊的孤寂如水浸滿,將他沉溺到了底處。偌大一個深宮,竟然無人能解他心底事。這樣的寂寞,幾可噬骨。半晌,他才聽見外頭進保的叫叩門聲。
他忽然想起,半個時辰前,他曾派進保去承乾宮接了惇貴人來,那個不知天高地厚任情恣意的女子,自然是比不上昔日如懿的慧心玲瓏。可那樣天真無拘無束的女子,才比那些背負著野心與規矩束縛的女子,可愛許多。
皇帝想了想,還是願意見見她,哪怕她渾然未知自己為何驟然得寵。這樣.的無知,讓他覺得安全。
嬿婉才出擷芳殿,暖轎便被李玉恭敬地攔住了。他三言兩語將皇帝的旨意說得分明,渾然不顧那位尊貴的皇貴妃己然面色慘然。她根本連自己錯在哪兒都不知道,就要接受著母子分離愈深的後果。
李玉連喚了幾聲,嬿婉才回過神來,李玉躬身退下,「奴才趕若去內務府交代梅塢建造之事,先告退了。」
嬿婉喃喃:「梅塢?什麼梅塢?」
李玉含笑道:「沒什麼,不過是皇上喜歡梅花,所以打算在養心殿建一小憩之所,遍用梅花圖案而己。」
說罷,他匆匆告退。嬿婉獃獃地望著那冬日灰白的天色,含餛曖昧的天際,一丸落陽慘淡,帶著昏黃的毛邊,白暈暈一團。風聲淒冷,那風是越刮越大了,吹得她幾乎站不住腳。有淚滾燙地落下,灼得她措手不及。落日漸墜,心也一分分沉寂下去,周遭的一切陷入龐大而無邊際的暗淡與昏沉中,無聲無息將她沒沒於陰影成下。
嬿婉似哭似笑,十分惶感:「皇上果然還念著她,一個惇貴人還不夠,皇上還要建一個梅塢!」
存婢待要勸慰,嬿婉卻是認死了, 「皇上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過問,可是他心裡明明就是放不下。烏拉那拉氏,她好狠,她拼著一死,就是讓皇上忘不了、放不下她。還讓所有人都以為是我殺了她。她…她算計得我好苦啊! 」
春嬋明知嬿婉所言是真,然而人死不能復生,活人又怎麼和己逝之人爭去。萬般苦楚在心頭,隻得勸了嬿婉回宮才是。然而嬿婉最傷心的是不能與親生兒女親近,這一悲非同小可,一時間誰也勸不住,便往養心殿去。
養心殿裡正在上燈,燭火通明如流水傾瀉,照亮美人的明眸星燦。
芙芷抹著皇帝喜愛的海棠色胭脂,微垂螓首,一彎累絲鳳的金珠顫顫垂到髻旁。她依偎在皇帝身邊,軟語低聲:「皇上不是剛畫了一幅梅塢的單圖送去內務府了麼?怎的又畫了?」
皇帝左看右看還是不滿意,繼續專註於此。
芙芷略感無趣.還是盡量尋了話頭來說::「皇上很喜歡梅花麼?所以要建梅塢?臣妾曾在禦花園種植梅花,來日梅塢的梅花,可否由臣妾照料?」
皇帝頷首道:「你若願意,自然是好。」
皇帝笑笑,挽住她的纖細柔荑,「等聯改好這個再說,咱們先去漱芳齋聽戲。」
二人正說笑著出了養心殿,卻見嬿婉撲上臺階,滿面是淚。皇帝笑吟吟關懷備至,「咦?京城風沙這麼大麼?皇貴妃瞇了眼睛?」
嬿婉落淚淒楚,正要哀求。皇帝笑意愈深,「聽聞裡皇貴妃料理後宮事務十分妥當,處處循照舊例,未曾妄改。朕很欣慰。」
這分明是要她遵循如懿留下來的規矩!
原來,後官的一切,他部了如指掌。他知遒她的難堪,她的委屈,她的勞心勞力卻無人尊重。而他,全然不在乎。
嬿婉湊厲地喊道:「皇上!」
皇帝並沒有給她開口的機會,徑自說道:「你既為聯的皇貴妃,一切要以後宮諸事為要,旁事切勿掛懷,免得分心勞神,如慧賢皇貴紀、淑嘉皇貴妃那般憔悴傷身。 」
語氣是關切的,彷彿他在意著絕她。可強烈的恐懼緊緊撰住了她的心聲聲。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是怎麼死的,她再清楚不過。
芙芷還在那兒火上澆油,「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都頗有家世,還有親人廂顧探望,送來名貨藥材,令皇貴妃彷彿不是吧。」
皇帝溫和地扶住嬿婉, 「所以皇貴妃,你更得善自保養,無須為兒女事勞心了。好了,別跪著了,起來吧。」
嬿婉的手臂被皇帝觸碰著,無端起了密密的—展栗子。她在顫抖,可始沒有辦法,再恐懼,她也不得逃離。末了,她狠狠地咬著牙關,才能使出最後的力氣,強撐著道:「臣妾聞得皇上口諭,特來…特來謝恩。」
皇帝微笑,眼裡閃過一絲冷意,攜著惇貴人離去了。嬿婉身子一軟,坐在玉階上,聽著風聲嗚咽如泣,再無半分掙紮的力氣。
再見到皇帝的時候.己是過了二月。身為皇貴妃,年下自然有無數要事要忙碌,而手下的奴才們辦享並不利索,乎日頻出,幾乎讓她焦頭爛額。好容易應付了過去緩過神來,人卻憔悴了許多。白日裡辛苦操勞,夜裡思子情切,連心口的疼痛也日復一日加劇了。
春來得晚,二月二撤了地龍,宮裡還是森寒料峭,少不得又添了火盆。夜來無聊,嬿婉正無趣地悶坐著,想著紅顏未老恩先斷的哀傷,卻是敬事房的徐安來傳旨宣她侍寢。
嬿婉頗有些意外,自從汪氏得寵,皇帝幾乎隻召幸她與香見,偶爾想起旁人,也不過是穎妃、誠貴人之流。細算著她也有小半年不曾承寵了。
春禪喜不自勝,一壁替她上妝更衣,一壁嘟嚷:「裡上傳召總是好事,小主若是能得皇上歡心,說不定阿哥和公主就可以回到您身邊了。」
是啊,她的指望,不就是這個麼?
於是強打了精神,打算在床笫間百般迎合討好,可皇帝並無那樣的心思,隻是囑咐她睡下,便側身熟睡了過去。嬿婉莫名其妙,心中惴惴,這一夜自然睡不安穩。到了三更時分,窗外風聲更重,猶如在耳畔嗚咽。嬿婉心念一突,想著這心痛癥該傳太醫來瞧瞧了。這樣蒙昧間睜開眼來,正對上烏沉沉一對眼珠,嚇得她「呀」 一聲驚呼,倏然縮到了床角。
那人一言不發,隻是盯著她。嬿婉慌亂了半晌,才發覺那是皇帝冷漠的眼,她惶恐地縮起身體,「皇上怎麼這樣看著臣妾?」
燭火燃了半夜,垂下累累珊瑚般的燭淚,火焰子跳了一跳,照得皇帝的面龐陰晴不定。皇帝淡淡道:「沒什麼。隻是想起了舊事睡不著。」他定一定,「皇貴妃,今兒是二月十八。」
嫌婉隻覺得腦子都僵住了,含含糊糊道:「是,是什麼日子?」
皇帝沉浸在某種思緒中難以自拔,「那一年朕巡幸杭州,也是二月十八,如懿上了龍舟與朕爭執,一氣之下斷髮。」
恐懼的情緒狼奔豕突,佔據了她的心與身。嬿婉口乾舌燥,言語連自己聽了都覺乏力,「這麼久的事了,皇上別再為此生氣了。」
皇帝微笑:「朕不是生氣,朕隻是好奇。那一晚,皇貴妃,你在做什麼呢?」
嬿婉張口結舌:「臣妾…臣妾不記得了。 」
那聲音比哭還難聽。皇帝根本毫無興趣,他翻身躺下,恍若無事人一般,「哦,不記得了,那睡吧。」
嬿婉怎麼敢睡,她害怕地睜大了眼睛,強自鎮定著。四下闃然,有臘梅的花味入夜彌香。她痛恨這種氣味,深入骨髄。她知道,他是故意將這花供在殿內。他的心底有森然寒韻,那是懷疑、冷漠和疏離。
而她,無計可施,隻能活在他的這種情緒之中。因為她太過明白,隻要他疑心起,任何人都逃脫不得,翻轉不得。任誰都是。
皇帝閉著眼睛,卻知曉她的木然與慌張,慢悠悠道:「怎麼?睡不著了?要是睡不著,讓李玉早些送你回去。」
她簡直如逢大赦,迅速地起身穿衣,逃也似的離開了這牢籠般的養心殿。
窗外風雪蒙蒙,那雪朵夾著簷下吹落的冰喳兒,沙沙地飛舞,天空和大地是融為一體的昏黑與茫然,隻有遠遠近近幾盞昏黃的燈籠,像是鬼魅的眼睛。有幾點冰喳兒飛落在嬿婉臉上,粗糲的冰冷讓剛從溫曖中出來的她凜然一顫,剛想將那冰冷撣去時,那冰碴兒迅速化得隻剩下一抹涼意。
嬿婉再淸楚不過,此生此世,她都要活在這冰涼淒冷之中。
是啊,她贏到了什麼?璟妧的厭惡,永琰、永璘和璟嫿的離開。那個汪氏,簡直就是烏拉那拉如懿的陰魂,穎妃、容妃、愉妃,她們個個恨不得吃了自己!太後,太後也不是善碴兒!還有皇帝,他的疑心永遠不會散去。而她所餘的,居然隻有一個皇貴妃的頭銜,虛空的名位。
嬿婉虛弱到了極處,一口氣上不來,那種絞痛再度襲上心頭。她昏昏沉沉跌在春嬋懷中,倉皇離開。
皇帝閉著眼,卻無法沉睡。殿內火燭燃到了盡處,搖搖晃晃,終於熄滅。.外頭風雪漸歇,簷下燈籠晃動的聲音清晰可聞,隻讓人愈覺清冷。皇帝輕輕嘆息,想起白日裡尚書房師傅稟報永琰素日的功課,那可算是一個爭氣的孩子。暫且留著嬿婉,也不過是看在她還是永琰和永璘的生母。一旦嬿婉被廢棄,若再想看重永琰,這孩子隻怕終身都要背負著生母帶來的屈辱,沒有任何登上大寶的機會了。
細想來,他似乎也沒有比永琰更出色的兒子了。
皇帝忍耐片刻,終於平伏下氣息,摸出了枕下一方絹子,輕輕擓在了手中。
是年春日,嬿婉便被診出有心悸之癥。皇帝順理成章地晉封了穎紀為穎貴妃,慶妃為慶貴妃,為嬿婉協理六宮事。而容妃雖然名位未升,卻是車著皇貴妃的分例,超然於眾人。這般相安無事,便到了乾隆三十五年。
這年五月十一,皇十七子永璘滿三歲,合宮大慶。此時距嬿婉晉令皇貴妃,攝六宮事己然五年。而永璘,在三年前出生,實足是皇帝的老來幼子,疼愛逾常。按理說,皇帝這般疼愛幼子,自然也是愛屋及烏,寵愛皇貴妃魏氏。
然而這些年,皇帝隻與她維持著面子上的客氣。私底下的冷淡,她比誰都清楚。皇帝專寵的,唯有容妃寒香見與惇嬪汪芙芷。而芙芷在得寵之後的第二年,皇帝的萬壽節後,她很快搬出了與容妃同住的承乾宮,成為翔坤宮新主人,獨掌一宮事務。
用皇帝的話說,便是「汪氏細心,由她照顧翔坤宮花草也好 。
當然在後宮諸人看來,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亊。烏拉那拉如懿己死,荒落的翊坤宮總會有新的主人。而不快的,也唯有臥病的皇貴妃而己。
再者甚得六宮尊重與皇帝愛寵的,便是穎貴妃。除了養育七公主,聯姻蒙古,穎貴妃所得的尊榮,早己不下於皇貴妃所有,隱隱有奪其鋒芒之意。而於嬿婉,孩子一個個生下,也隻能養在擷芳殿,由嬤嬤們悉心照顧。而她,一年中能見孩子的,不過寥寥兩三面。
這般主理六宮的權柄寵眷,反而不能將孩兒留在身邊養育。宮裡自然有頗多閑言閑語。但皇帝與太後的說法卻是冠冕,「既然要主理六宮事務,那自然是要專心專意,不可為旁事分心了去」。
據說那日芙芷在翊坤宮賞花時聞言,對著宮女們便是一聲冷笑:「如此說來,皇貴妃不過是個紫禁城後宮的管家罷了。」
芙芷那時己是惇嬪,這般不將皇貴妃放在眼裡,自然是恩寵深厚的緣故。然而言辭鋒芒銳利,也是看出了嬿婉對後宮之事的力不從心,便是位同副後又如何?穎貴妃所領的蒙古妃嬪自然是不屑於嬿婉,自成一派,事事以穎貴妃馬首是瞻,公然與她冷然相對。容妃獨領盛寵多年,我行我素慣了,便是慶貴妃、愉妃、婉嬪等少伴君側的妃嬪,也是安靜度日,幾乎不去應酬她。
後宮這般四分五裂,嬿婉要維持著面子已經極為辛苦。芙芷更是數度叫嬿婉下不來顏面。幾次按捺不住去皇帝面前分說,她含淚絮絮半曰,皇帝停筆隻是茫然問:「什麼? 」嬿婉便再也說不下去。
偶然太後聽聞,還要含笑奚落:「說來你當皇貴妃日子也不短,怎還是這般不得人心?倒叫哀家疑惑,這皇貴妃的權位你還不拿得穩?」
嬿婉低著頭,聽著刺心之語,隻能低眉順眼地諾諾,含恨吞下屈辱。怎麼能不要權位呢?拼了一切得回來的,就算拿不穩,也不可輕易棄了。
好歹,好歹還有皇十五子永琰呢,那孩子,是最得聖心的。
一開始,總還是有盼頭的。便是聖寵大不如前,到底也是唯一的皇貴妃,攝六宮事。這五年來順應帝心,絕無錯漏。而離那個名分尷尬的皇後如懿去世,已然滿了三年。三年喪期己過,再度立後也順理成章。這幾乎就是封後的前兆,當年的烏拉那拉如懿,何嘗不是如此一步步登上後位。
然而她心底知道,那是不會了。除非,除非有一曰母憑子貴,她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皇家少年知事早,十歲的永琰什麼都懂,在來請安的間隙輕聲問:「額娘就這麼盼著封後麼?」
嬿婉撫一撫鬢髮上累垂的九鳳金絲轉珠步搖,柔聲道:「額娘苦心保全了自己半世,若真有那一天,也算能鬆一口氣了,」
永琰不置可否,隻輕輕搖了搖頭,「額娘這些年人前風光,可人後的酸楚,兒子也知道些許。譬如七姐姐一直養在穎貴妃膝下,連她婚事您都不能做主,皇阿瑪隻和穎貴妃商議,將七姐姐嫁到蒙古。至於九姐姐,在擷芳殿這些年,也不能與您親近。
嬿婉被兒子說中刺心事,心底酸澀。這些年,縱然有寵,可皇帝偶爾看向她的目光,卻讓她情不自禁地打個寒噤。自己真的算是寵遇有加麼?可皇帝的心思,她也從未真正明白過。
這樣想著,她的語調不覺冷然,「不過是女兒罷了,不在身邊也無妨。她們的婚姻,隻要對你有助益就好。永琰,隻要你爭氣,你皇阿瑪喜歡你.額娘就有問鼎後位的指望。」
永琰輕聲道:「那皇額娘…」
嬿婉怔了怔,旋即正色,「她己經不是你皇額娘了,你這一聲若被外人聽見,不知又要多幾多麻煩。」嬿婉忽然有些傷感,低聲說,「額娘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怕身處後位,難免有一日要步烏拉那拉氏的後塵,可是如果額娘真有那一日,或許她的處境也會好過些。」
永琰凝神片刻,「皇阿瑪不是那樣可以輕易轉圜的人,尤其是皇…烏拉那拉娘娘…」
他並未再說下去,因為進保己經過來,匆匆告訴她皇帝風寒發熱的消息。
皇帝素來最重養生,很少風寒,至於發熱難受,更是難得了。嬿婉擔著皇貴妃的職責,不能不去看望。
進了養心殿,轉過暖閣,皇帝卻不在寢殿,而是在殿後的梅塢,那是一個小小閣子,一色的冰裂紋欞格窗,房內一切所用,皆是梅花紋飾。夏日納涼,倒也是個不錯的所在。隻是,嬿婉並不喜歡去。每到此處,她便會想起,想起那個喜愛梅花的女子。
是。哪怕那人己然身死魂消,哪怕勝利的是自己。想起她,嬿婉還是恨意橫生。
當下她便對李玉道:「既然皇上得了風寒,怎還在梅塢歇著,不挪去寢殿?」
李玉諾諾,隻道皇上乏累不願挪動,嬿婉也不好發作,立対般勤上前去。
皇帝身子不適,側臥在榻上,睡得酣熟。房中藥物的苦澀中有一縷淸香溢出,那是一種難得的湯飲,幾近失傳,唯宮中仍有秘藏,名叫桑落青梅飲。每至桑落時,取存著的青梅和泉水釀製而成,香醑淸甜,又有微酸,別調氛氳,真是淸香四溢,聞之心悅。
嬿婉知道多半是皇帝飲葯後嘴裡發苦,喝了這個,於是問道:「太醫來過了?」
果然李玉道: 「是。己經喝了葯,皇上才睡下了。」
嬿婉問:「何不早來稟告本宮?」
李玉倒也會說話,「皇上連容妃和惇嬪那兒也未知會,隻打算睡會兒就好。但皇貴妃不一樣,您位分尊貴,底下人必要來稟吿。」
這番話聽著舒心,嬿婉也不敢與李玉這個皇帝跟前的紅人多計較。恰見桌子上放了一盞紫銅飛鸞燭臺,雪融紗燈罩上面畫著筆挺一枝蘸水桃花,光暈朦朧,泛著流水漾春的暖意。
嬿婉隨手撥了撥,調轉了話頭道:「是暖雪燈,放在這兒倒也別緻。」
李玉忙道:「是。皇上前些曰子吩咐的,以後都用這個燈。」
皇帝本就生得白凈,加之風寒體熱,雙頰上泛起酡紅,軒眉漆黑,讓光影映著面頰,越發顯得輪廓有致。
殿中有湯飲的甜香,中人慾醉。
她記得《詩經》裡的句子,皇帝曾經教過她,還是聽翊坤宮中的人念過: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女兮,無與士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有些句子記得模糊,她還記得最末的詩句: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隔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那彷彿,是一個女子錯付了終身的詩。
嬿婉來不及喟嘆,那是故事裡的事,與她並不相幹。人世花開花落,她顧著自己還來不及。
她想著皇帝這迴風寒突如其來,若能悉心照顧左右,說不得會勾起皇帝舊情,緩和她與他實則脆弱無比的關係。於是她上前細看皇帝,輕輕喚了皇帝幾聲,見皇帝隻是熟睡,也不敢再喚。
嬿婉鬆一口氣,「皇上忙於國事,偶感風寒也是有的,隻是下回你得提點著,別讓皇上傷身。」
李玉苦笑:「是,隻是奴才勸不住。」
這些年皇帝的性子益發孤行,嬿婉當然知道。當下也就吩咐了李玉出去,自己一人伺候。
李玉忙道了是,含著一抹笑跪安出去。
嬿婉殷殷挪過一個十香花團錦軟枕,輕輕抱住皇帝的脖子意欲放柔了伺候。皇帝忽然一動,挪了挪頭,眼角忽而有一滴晶瑩滑落。嬿婉暗暗吃驚,更迦納罕,隻覺得心裡無數個念頭突轉,目光忽然落在榻上一隻音玉匣子上。
她知道的,那是皇帝的愛物。心底的曲意溫婉忽然凝成了一抹冷笑,她目光冷冷註視,見匣中競是空的,並無他物。
哦,這麼些年了,皇帝病中決絕,終於肯撂下她了麼?
嬿婉心頭一松,正要揚起唇角。忽然瞧見皇帝家常穿的赭色團福袍的胸前,露出一色嬌艷。她的心思微微一顫,伸手一扯,才見皇帝虛攏胸前的是一方絲絹,大約是經年的舊物了,還是乾隆初年的花樣,綉著幾朵淡青色的櫻花,散落在幾顆殷紅落枝之側。
那一年,她還是叫青櫻,他也隻是弘曆。
嬿婉怔在那裡,彷彿那絲絹的無數細絲一根根剌進心裡,千頭萬緒,茫然受痛。迷茫間,有瑣碎的記憶紛繁沓至,他最喜歡的那齣戲,是《牆頭馬上》。櫻花開時,他最流連。還有最得寵的惇嬪,也是與那人有著幾分相似的容顏與性情。
她忽然想起來,今天是什麼日子。數年前,便是數年前的七月十四,有一個人,用一把匕首,了斷了自己的一生。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這場風寒發熱,全是由此而起。
嬿婉心頭大惱,雙手顫顫,隻欲撕碎了這絹子才能泄了大恨。然後這念頭不過一瞬,她瞥見皇帝側顏,便生了害怕。她猶豫片刻,終究放下絹子,慢慢地移到他身邊躺下,輕輕抱住了他的臂膀,將頭埋於他胸前。這樣斜著的姿勢並不舒服,足下的麻意慢慢攀到手臂,攀到肩膀。良久,彷彿連心也麻木了。她明明抱著他,他的手臂在懷中發燙,卻並未有半分實在的暖意。她一點兒都不想靠近他,擁住他,可是沒有辦 法,她實在需要一個依靠。因為她此生所有,皆是源於這個男人,
她低首去尋,尋自己的手指,她恍惚覺得若是此刻指間有著那枚紅寶石粉的戒 指,或許,或許會好受一些。
可是,早已尋不見了。或許那枚戒指,早隨著凌雲徹,一起墮入無邊黑沉之地。
巨大的震慟之後,唯剩了永息般的麻木,她卻覺得自己這一生從未像此時此刻一般清楚明白過。她慢慢地笑出來,這半輩子的恩遇榮寵,榮膺皇貴妃,執掌六宮,位同副後,不過是一場虛空。這一生一世,她與皇後的寶座那麼近,卻那麼遠,再無接近的可能了。
因為她知道,她明明以為擊敗了的,卻永遠在那裡,不曾離開。
可是,早已尋不見了。或許那枚戒指,早隨著凌雲徹,一起墮入無邊黑沉之地。
巨大的震慟之後,唯剩了永息般的麻木,她卻覺得自己這一生從未像此時此刻一般清楚明白過。她慢慢地笑出來,這半輩子的恩遇榮寵,榮膺皇貴妃,執掌六宮,位同副後,不過是一場虛空。這一生一世,她與皇後的寶座那麼近,卻那麼遠,再無接近的可能了。
因為她知道,她明明以為擊敗了的,卻永遠在那裡,不曾離開。
從此,那日子便跟落了灰似的,風塵僕僕落下,再也抬不起眉眼。不為別的,隻為一顆心就這般灰了。日子跟熬油一般,也熬到了九年之期。勉強振作精神處理後宮的大事,是己然晉為惇妃的芙芷生下了一個女兒,序列為十,人稱十公主。
皇帝聽得喜訊時,正在梅塢聽著戲子們唱《牆頭馬上》。音韻裊裊,挑動前塵往事裡的桃紅心事,倒叫這日漸老去的天子動了溫柔心腸。
真的,聲音是不會老去的,就像曲子裡的情事,少年的眉梢眼角,都是藏不住的情意。不像壁上掛著的那幅《湖心亭看雪》的綉樣,就算愛護己極,都有了微微泛黃的痕跡。更別說綉這幅畫的女子,早己過世許多年了。
自永璘出生,紫禁城九年間未曾聞兒啼,皇帝六十五歲上又得了這個公主,且是盛寵不衰的翊坤宮惇妃所生,真是愛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幾日幾夜逗留在翊坤宮內, 抱著不肯放手,一切封賞都按皇後所生的固倫公主之例安排,倒是惹得穎貴妃感嘆不已,這情狀倒是像極了當年翊坤宮皇後生五公主時的盛況。
嬿婉是且喜且憂。喜的是惇妃這一胎是女兒,絕不會危及親生子永琰的地位。憂的是皇帝愛寵幼女,總讓她想起昔年五公主慘死之狀,夢魘心悸之癥又重了幾分。
自從恩寵漸薄,嬿婉便添上了這個心悸的癥候,常年延醫問葯。好好的人,幾年的湯藥伺候著,沒病也成了大癥候。皇帝倒是來看了她幾次,總叮囑她好好保養,日常宮中瑣事,交給慶貴妃、穎貴妃都好。偏偏嬿婉要強,太醫說她有病,她也不肯承認,更不肯分權於穎貴妃,死命掙紮著,越發疲憊不堪。於是再有宮務,皇帝也少與她說了,就是七公主的婚事,更是一言不與嬿婉商議,徑自與穎貴妃定了,將七公主許配蒙古,定下了終身之約。
這一喜於穎貴妃是非同小可。她本出身蒙古,膝下並未有親生兒女。得以養育七公主,乃是皇帝深恩,如今皇帝將七公主許嫁蒙古穎貴妃母家,從此滿蒙聯姻更深,穎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更是穩若泰山。
宮中聞此喜事,都向穎貴妃道喜,似乎忘卻了嬿婉才是七公主生母。七公主眼裡從未有這個親娘,自然不來問候,便是擷芳殿養大的九公主,也不過循例來道喜了一回,稍稍問候便起身走了。
母女情分,不過如此。嬿婉添了一重傷心,終日輾轉反側,更是夜不能寐,虛弱憔悴得不成樣子了。
春嬋竭力安慰:「小主一切隻看著幾位阿哥吧。他們才是您的指望呢。」
嬿婉也想安慰自己,可心裡酸得言語不得,隻得一壁咳嗽,一壁叮囑春嬋:「賀禮再添上三倍。這幾年來惇妃得寵,一路從常在升到了妃位,又讓皇上老來添女,皇上一定很高興。」
生個公主而己,也能算福分!春嬋心裡嘀咕著,卻不敢說出口。若是數年前的她,一定會毫不留情地吐出這句譏諷之語。然而這些年,她所侍奉的皇貴妃不過維持著一個空架子,聖眷,早就不在永壽宮停駐了。皇貴妃一言一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不說,還要受著底下嬪妃們的冷眼閑氣,長久的夜不能寐之後,心悸之癥更重。所謂榮華富貴,不過是熬油般度曰罷了。可皇帝好像還是不滿意,七公主的婚事隻和穎貴妃商議,九公主和永琰的婚事,那是聖意裁定,一句也未問過生母的意思。情勢如此,便是她這個心腹,也得學著低頭安分。
但是說來,皇帝對嬿婉的兒女們還是很不錯的。七公主成婚前封為和碩和靜公主,嫁了蒙古親王拉旺多爾濟。然而這份體面,足足是給了穎貴妃的,既是全了她養育七公主多年的情分,又全了蒙古的面子。滿蒙聯姻,是穎貴妃聖寵十數年不衰的維繫,皇帝這番安排,是要將七公主與養母的恩情更重幾分,也是對蒙古諸部的看重。
為了這份恩典,聽聞穎貴妃私下數度垂淚,感激皇恩深重。便是七公主,也因為嫁的是蒙古親王,皇帝特意恩許七公主可以隨時進宮看望養母穎貴妃。
自然,這些恩典裡,皇帝對生母魏嬿婉,是隻字未提。然而七公主嫁得好,嬿婉怎敢去添這份不痛快。轉眼九公主和恪出嫁,嫁的是兆惠將軍的兒子札蘭泰。兆惠是朝廷裡舉足輕重的臣子,武功昭昭。雖然是聖心獨定,嬿婉也是滿心歡喜。而這位少年皇子,如同冉冉而生的朝陽,贏得了皇帝的註目與關愛。兩位姐姐的好姻緣,是給十五阿哥鋪好了太子之路。也足見皇帝對永琰的看重與疼愛。
是呢,前頭的皇子們死的死,出嗣的出嗣。十五歲的永琰,怎麼看都是皇子裡最出色的選擇。去歲永琰也有了許婚的指望,未來的福晉喜塔臘氏也是皇帝親定,只不過並非名門大族,嬿婉便有幾分不悅,深覺配不上足以令自己驕做的兒子。但無論如何,成婚後便有加封親王的指望,那麼他朝成為太子,也更有希望了吧。
嬿婉這麼想著,連入口的湯藥也不覺得難以下咽了。何況今日,又有另一重期盼。自從病後,皇帝對她見子女的次數也沒那麼限制了。至少永琰,可以在告知皇帝後過來永壽宮問安。
嬿婉念著兒子,更是強打了幾分精神,笑道:「今兒永琰來,可得好好跟他說說話。」
永琰從養心殿請安出來,並不急著去永壽宮,難得見到九姐和恪,便多說幾句話。自從姐弟二人被送到擷芳殿居住,不許生母常常探視,便多了幾分相依為命之感,況且他們又是自小一起長大,不比七公主那般疏遠。九公主和恪自從出嫁,見到弟弟的機會便少,這一日同來為父皇請安,倒能閑談幾句。提起剛走的七公主,九公主便有些埋怨,「晌午我去看了額娘,略坐了坐就出來了,總比七姐姐好,每回進宮都不去拜見額娘,隻當自己是穎貴妃生的。」
永琰很能體諒七公主的難處,溫言分辯道:「也難怪七姐姐,自幼不在額娘身邊。便是我們,後來在擷芳殿長大,見得額娘少了,也是生疏。」
和恪略略點頭,算是能接受這一說法。當日七公主大鬧永壽宮,她是記得淸楚分明的。甚至許多年後,她都記得七公主對生母的評價——她是個壞女人,她與皇額娘的死有扯不清的幹係。
幼年的她,並未將這話放在心裡,甚至深為抵觸。可是這些年,生母在宮裡左右為難,父皇對生母的冷淡疏離,使她不得不去揣想,那背後真正的原因。那些晦暗的念頭如蛛網蒙上心頭,叫她煩惱,隻得換了話頭,挑些喜事來說:「等你有了福晉,讓你的福晉多陪陪額娘。喜塔臘氏也算大族,會是個明理賢惠的福晉。」
永談卻苦笑:「額娘未必喜歡這門婚事。」
和恪有些吃驚,永琰會意,解釋道:「你還不知道額娘的脾氣?什麼都想要最好。喜塔臘氏並非如富察氏、鈕祜祿氏一般乃名門望族。額娘終究抱憾。」
和恪這般韶齡女子的心境,並不如嬪妃一般輾轉求存,一心博寵,何況她天性溫和,自以為天之驕女,自然不喜那些陰暗心思。聽得生母的心事,她也隻是搖頭, 「難怪嬪妃不服,內外命婦笑話,額娘確是貪心不足了些,還背著殺害皇額娘的嫌疑。這些年,也不怪七姐姐厭惡額娘。」
兒女不言父母是非,和恪這番話,其實有些重了。永琰很明了她的處境,和恪以和碩公主身份嫁入兆惠府中,自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尊貴無匹。可這些年,誰不在私下說一句,這樣好的女孩兒,若是出自穎貴妃或是慶貴妃的肚子,前途更是不可限量了。
和恪說完,也有些黯然。她一身淺紫雲紋折枝桃花笑春風的錦袍,襯得面容如晨間凝露的青蓮,明媚恬靜,不可方物。永琰暗暗想,其實他們的生母很少有這般恬和的容顏。太多的慾望,自然讓母親的面龐明艷無匹。可那樣多的慾望,任何人都不會喜歡的吧。[花。霏。雪。整。理]
永琰抬頭望著宮苑冬日暗沉沉的天空,默然嘆了口氣,便往永壽宮去。
永琰來時,嬿婉己經打扮停當,看不出常年臥病後那種消沉的氣色。永琰循例問了嬿婉安好,又關心太醫用什麼葯,便道:「額娘若是夜裡能睡得安穩,這病就先好了五分了。」
嬿婉怎能安睡,一閉眼,就想起那年深夜,皇帝疑雲深重地看著她的眼。那是噩夢的初始。
嬿婉笑笑,敷衍了過去,但見兒子隻低著頭,便道:「你七姐姐和九姐姐是女孩兒,婚事額娘不能置喙也就罷了,可你是額娘的兒子,怎麼不能由額娘說了算?想想真是心酸。」
她難得見兒子,私下相處,難免吐露心事。
永琰還是低著頭,好聲好氣地分說:「額娘,喜塔臘氏門楣不低。」
嬿婉一提起這樁婚事,就頗有怨言:「那也不是出身富察氏、鈕祜祿氏這般八大姓氏的家族。她阿瑪不過是個副都統,實在對你無所助益。」
永琰賠著笑:「姐夫們都是好家世,聖旨已下,任誰也不能變更了。額娘寬心,想想您已經是皇貴妃,還有什麼不足的?」
嬿婉想說什麼,忽然氣息急促,春嬋熟練地替嬿婉撫著背心,遞上一粒藥丸,嬿婉才有繼續說話的力氣,「都說母憑子貴。額娘已經是皇貴妃,還能貴到哪個地步?苦心保全了自己半世,沒有一日能睡得安穩。若真有登上後位那一天,也算能鬆一口氣了。」
原來病到如此,還有這般念想。永琰垂目望地,益發不肯抬頭。是了,他不肯抬頭,是有幾分害怕,害怕抬頭看見生母脂粉過於濃重的面孔。為了掩飾病容,雲鬢高髻點滿了珠翠琳瑯,精心修飾的容顏用濃膩厚重的脂粉緊緊繃住,不見一絲細紋,卻也讓人看不出本來面目。嬿婉喜用百合香,房中大把大把地燃著,以掩蓋常年藥草充斥的氣味。那葯氣裹著香氣,直衝得他睜不開眼睛。
還是不看的好。
嬿婉未曾察覺兒子的心思,絮絮道:「旁人都喜歡額娘己經貴到了極處,這些年外人看來,我順風順水,沒有一樣不如意的。可額娘覺得自己不如意的事太多了。」
語中心酸,永琰如何不知,可他能勸慰什麼,許諾什麼,隻得道:「額娘素日保重,心思輕些便好了。兒子,兒子改日再來看您。」
嬿婉也知道,兒子不能在永壽宮逗留太久,免得皇帝生疑。可這般急促離開,她又怨尤無比。眼看著兒子出去,一顆心空落落的,更沒了依靠。想了半日,恍飽記得今日是什麼日子,偏是記得不清不楚,還是春嬋吞吞吐吐提起,是嬿婉母親的生辰。多少年了,她也早是沒有父母垂愛之人,便是親兄弟佐祿,也早不來往了。佐祿並非不清楚母親是為誰而亡,對這個親姐姐,恨之入骨。
心沉沉地跳躍著,每一下都帶著抽搐的悸痛。這種痛,這些年,她也熟悉了,習慣了。心痛之下是最深的失意,兄弟不成兄弟,兒女不像兒女。便是母親在時,對她又有幾分真心關愛?她這般想著,瑟縮著身體往墨狐大裘裡鑽去,希冀得到一點溫暖。殿內雖然燃著數個炭盆,地龍也傳來融融暖意,或許久病孱弱,她還是覺得冷。窗外己經颳起了朔風,擊打著暗紅的窗格,嘶鳴於幽長復幽長的宮牆。那風聲,和數十年前並未兩樣。那時候,哪怕自己再卑微,也有人真心憐惜,隻是這輩子唯一對自己真心的那個人,己經死了。被自己親手害死了。
嬿婉怔怔地想著,兩行淸淚,無聲婉蜓而下。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
مقاطع سكس لبناني gokkoya.com كارتون سكس www sxe vidoes com indiandesiclips.com monster sex video real sex in india porndigger.mobi ramya krishnan images indian pornvideos newcooltube.mobi tube99 hindi audio xnxx.com justfreeporn.mobi desi upskirt
ستات العين ملت bfxll.com سكس ياسمين الخطيب قصص نيك الارشيف arabic-porn.com جوهره سكس افلام سكس عواجيز fransizporno.com نيك قطار mallu sex videos dunato.mobi xha master 24 oras news update onlineteleserye.net ang probinsyano jan 27 2022
hindiliks4u pakistanixxx.org fucking in hindi سكس اغتصاب في المطبخ pornfixy.com مناظر ساخنة lungi gay sex cumshotporntrends.com eroserotica xvideo.2 porndotcom.net telugusexvideous indian office quickie lunoporn.net hardcore sex for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