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貨幣戰爭 12.2 資產證券化與流動性過剩- 貨幣戰爭1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的各種金融創新都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體系這一「准金本位」被廢除之後。原因就是在這一體制之下,金融業核心資產是黃金,所有流通中的貨幣必須經受「紙幣兌換黃金」這一經濟規律的考驗。銀行系統不能也不敢放手生產「別人的債務」,來創造債務貨幣,以免遭到人民的擠兌。債務在黃金的嚴密監管之下保持著謙卑的規模。    在金本位的制約之下,世界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長期財政赤字絕無藏身之處,外匯風險幾近於零。而在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僅僅30多年裡,美元的購買力已跌去90%以上。貨幣購買力貶值,或者說通貨膨脹究竟對社會的那些人最有利呢?誰又是這場巨大的社會財富博弈的最大失敗者呢?
    還是凱恩斯說得明白:「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可以秘密的、不為人知的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格林斯潘1966年也曾說:「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
    奧地利學派曾形象的將通貨膨脹的根源之一的銀行部分儲備金制度比喻成罪犯在「偷印假錢」。在部分儲備金制度之下,將會必然產生永久性的通貨膨脹問題。
    通貨膨脹將會產生兩大主要後果,一是貨幣購買力下降,二是財富重新分配。
    錢印多了東西自然會漲價,凡是經歷過1949年蔣介石在逃離大陸前狂發金圓券的人都會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但是,當今的經濟學主流確認為貨幣發行與價格上漲沒有必然聯繫,他們還會拿出許多數據來說明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覺是錯誤的。
    通貨膨脹造成財富重新分配卻不是那麼直觀。形象地說,銀行在部分儲備金之下「無中生有」地創造出支票貨幣就相當於在印製假鈔。最先拿到「假鈔票」的人首先來到高檔餐館大吃了一頓,作為最早使用「假鈔票」的人,市場上的物價還是原來的水平,他手中的「假鈔票」擁有和從前一樣的購買力。當餐館老闆接受「假鈔票」之後,用它買了一件衣服,他就成了第二個受益人,此時「假鈔票」的流通量還沒有達到市場發覺的程度,所以物價仍然沒有變動。但隨著「假鈔票」的不斷換手,以及越來越多的「假鈔票」進入流通,市場就會慢慢發覺,物價將會漸次上漲。
    最倒霉的是連「假鈔票」的面都沒來得及見到,物價就已經全面上漲的人,他們手中的錢在物價上漲時不斷喪失購買力。也就是說,離「假鈔票」越近的人就越佔便宜,越遠越晚的就越倒霉。在現代銀行制度下,房地產業離銀行比較近,因此它就佔了不小便宜。而靠養老金生活和老老實實儲蓄的人就是最大的輸家。
    因此,通貨膨脹的過程就是社會財富發生轉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遠離銀行系統的家庭的財富遭到了損失。
    當廢除了黃金作為資產的核心概念之後,資產的概念就被偷換成了純粹的債務,1971年之後,美元也從「黃金的收據」蛻化成了「債務的白條」。掙脫了黃金束縛的債務美元發行量如同脫韁的野馬,今天的美元再也不是人們記憶中的沉甸甸的「美金」而是持續貶值30多年的美元白條了。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銀行就已經開始相互買賣房地產按揭貸款的債務了,只是直接買賣整個貸款不太容易。如何才能使這些大小不一、條件不同、時限不等、信譽不齊的債權標準化以便與交易呢?銀行家們自然想到了債券這一經典的載體。這就是1970年由美國吉利美(Ginnie Mac)首創的世界第一個按揭抵押債券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他們將條件非常接近的許多按揭債務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後製成標準的憑證,再將這些有按揭債務作為抵押的憑證賣給投資人,債務利息收入與債務風險也同時「傳遞」(Pass-throughs)給投資人。後來,聯邦國民住房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c 房利美)也開始發行標準化的MBS債券。
    應該說MBS是一個重大發明,如同金銀貨幣的出現大大促進了商品交換一樣,MBS也極大方便了按揭債權交易,投資人可以方便的買賣標準化債券,而銀行則可迅速將長期的、大額的、難以流動的房地產按揭債權從自己的資產負債上拿掉,吃到一定的利差之後,連風險帶收益一併轉讓,然後套現去尋找下一個願意貸款買房的人。
    從金融業的角度看,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銀行解決了按揭抵押貸款的流動性問題,同時投資人得到了更多的投資選擇,買房的人更加容易得到貸款,賣房的人更加容易出手房產。
    但是,方便的代價。當銀行體系使用MBS債券方式迅速從按揭貸款套牢30年的困境中被釋放出來時(通常只有幾個星期的時間),同時將全部風險轉嫁給了社會,這種風險中就包括了鮮為人知的通貨膨脹問題。
    當買房人在銀行簽訂借款合同時,銀行將這個「債務借條」作為資產放在了它的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下,同時創造出了同等數量的負債,注意銀行的這個負債在積極意義上等同於貨幣。換句話說,銀行在發放債務的同時,創造了貨幣,由於部分儲備金制度允許銀行系統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錢,所以這筆幾十萬的剛剛被銀行「無中生有的創造出來」的新錢,立即被划到了房地產公司的帳上。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在部分儲備金體系中,可以「合法的偷印假錢」。房地產公司就是第一個拿到「假錢」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房地產公司財富積累速度驚人的原因。當房地產公司開始花這筆「假錢」時,全社會的整體物價上漲壓力會在「假錢」換手過程中呈波浪式擴散。由於這種傳導機制極為複雜,社會商品的供求變化又增加了多維變數空間社會的貨幣心理反應還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滯後效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難怪凱恩斯會認為通貨膨脹的真正源頭「一百萬人中也不見得能有一人發現」。從本質上看,銀行系統由於部分儲備金的放大作用,所以數倍的能力放大債務貨幣發行量,這種貨幣增發從根本上說必然大大超越實際經濟增長的速度,這就是流動性過剩的真正根源。
    這種銀行貨幣的本質是銀行出具「收據」。在金本位時,這個「收據」對應著銀行的黃金資產,而在純粹的債務貨幣體系中,他只是對應著另外某人欠銀行的等值債務。
    MBS從根本上說大大提高了銀行系統發行支票貨幣的效率,同時也必然造就嚴重的貨幣供應過剩問題,這些過剩的貨幣如果不是湧進擁擠不堪的股市,就會繼續吹大房地產的價格泡沫,更糟的是「泄露」到物質生產和商品消費的領域中,造成怨聲載道的物價上漲。
    在MBS的啟發下,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被實踐出來了,這就是資產抵押債券(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銀行家們想,既然有未來固定本息收益做抵押的MBS能夠紅火,那推而廣之,一切有未來現金流做抵押的資產都可以使用同樣的思路進行證券化,這樣的資產就可以包括:信用卡應收帳款,汽車貸款、學生貸款、商業貸款、汽車飛機廠房商鋪租金收入,甚至是專利或圖書版權的未來收入等等。
    華爾街有句名言,如果有未來的現金流,就把它做成證券。其實,金融創新的本質就是,只要能夠透支的,都可以今天變現。
    ABS市場規模近年來迅速膨脹,從2000年到現在規模已經增加了兩倍,達到了19.8萬億美元的驚人規模。
    這些ABS和MBS債券可以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房利美和房地美所發行的MBS甚至可以作為銀行的儲備金,可以再美聯儲作為回購協議(REPO)的抵押品。如此規模的貨幣增發必然導致嚴重的資產通貨膨脹。如果說通貨膨脹意味著社會財富的悄悄轉移,那麼以銀行為圓心。以貸款規模為半徑,我們就不難發現誰動了人民的「乳酪」。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