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貨幣戰爭 4.1 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貨幣戰爭1

    基辛格在其名著《大外交》一書中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評論,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令人驚訝之處,並不是其爆發的原因僅僅是一件與以前其他危機相比顯得無足輕重的事件,而是因為它(戰爭)拖了這麼久才爆發。」

    1914年6月28日,歐洲正統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儲斐迪南大公來到1908年被奧地利吞併的波斯尼亞視察,被一位年輕的塞爾維亞刺客刺殺。這原本只是一個性質單純的恐怖組織策劃的復仇行為,當時只怕沒有任何人會想到這件事竟然成為引爆了一場涉及30多個國家,捲入15億人口,傷亡高達3 000多萬人的世界級戰爭的導火索。

    自普法戰爭以來,法國與德國成了世仇,當英國不得不從「光榮孤立」的歐洲大陸政策中走出來時,面臨的是德強法弱的局面。德國已是歐洲第一強國,若不加以遏制,勢必成為英國的心腹大患。於是,英國拉上對德國也頗為忌憚的俄國,與法國一起締結了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德國則與奧地利結盟,歐洲兩大對立集團就此成型。

    兩大陣營不斷擴軍備戰,保持著大規模的常備軍,各國政府都因此陷入深深的債務泥潭。「一項詳細的歐洲公共債務收入報告顯示,各種債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償付每年高達億美元。歐洲各國的金融已深陷其中,政府不禁要問,儘管戰爭有各種可怕的可能,但是比起如此昂貴和不穩定的和平來說,戰爭或許是一種更值得考慮的選擇。如果歐洲的軍事準備最終不是以戰爭來結束,那就必然是以各國政府破產而告終。」

    從1887年到1914年,這種不穩定和昂貴的和平僵持著,高度武裝但已接近破產邊緣的歐洲各國政府仍在怒目相視著。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由羅斯柴爾德家族發展並建立起來的歐洲銀行體系向對立的各方提供信貸,全力促成了這種軍事對峙。

    戰爭實際上打的是錢糧,到1914年時,很明顯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已經不能負擔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他們雖然擁有龐大的常備軍、普及的軍事動員體制,以及現代化的武器系統,但他們的經濟卻無力支撐巨額的戰爭費用。情況恰如俄國樞密院大臣在1914年2月向沙皇的進言中所指出的那樣,「作戰的花費無疑將超出俄羅斯的有限財力所能負擔的。我國勢必需要向盟邦及中立國借貸,不過代價不菲。如果戰爭結果對我國不利,則戰敗的經濟後果將難以估量,全國的經濟將陷於全面癱瘓。即使是戰爭取得了勝利,對我國的財政也極為不利,德國一敗塗地後將無力賠償我國的軍費。和約將受制於英國的利益,不會給德國經濟充分復甦來償還我們的債務的機會,甚至在戰爭結束很久以後也不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是無法想像的。如果真的開戰,也只能是局部的、短暫的和低程度的,可能更像是持續10個月左右的1870年的普法戰爭。但這樣的戰爭結果,只能緩解而無法平復歐洲的對立局面。於是,開戰的時間就只有在不穩定和昂貴的和平中拖延著,直至美聯儲的成立。

    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當時已是世界第一的工業強國,擁有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豐富的資源,但是,直到1913年以前卻仍是一個依賴外債的國家,很少能向國外提供信貸。原因就在於缺少中央銀行,紐約的銀行家們難以集中調動全國的金融資源(Mobilization of Credit)。但是,銀行家的天性使得他們對大規模戰爭興趣濃厚,戰爭能夠毫無疑問地為銀行家帶來豐厚的利潤。當《美聯儲法案》通過後,國際銀行家們立即行動起來,1914年8月3日,羅斯柴爾德在法國的銀行就給摩根發報,建議立即組織1億美元的信貸用於法國向美國購買物資。威爾遜聞訊立即表示反對,國務卿威廉.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譴責這項貸款為「最惡劣的非法交易」。

    德國與美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素無過節,當時的美國有大約800萬德國後裔,約佔全國人口的10%,在美國建國之初,德語差一點成為美國的官方語言,德裔美國人擁有著不小的政治影響力。加之美國的愛爾蘭移民對英國素無好感,美國政府又曾和英國幾度交戰,所以在戰爭之初,美國政府對英法與德國之間的戰爭抱著事不關己的觀望態度。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銀行家相比,美國政府顯得冷靜和正常得多。情況居然是,銀行家積極主張對德宣戰,政府則堅決反戰,嚴守中立。

    這時銀行家們想出一個權宜之計,那就是區別對待為協約國提供發售債券而進行的貸款行為與為協約國提供信用來購買美國物資。在銀行家的威迫之下,威爾遜只有答應了後者。隨著大選連任時間的逐步到來,威爾遜在參戰問題上逐漸向銀行家的立場傾斜。


    1913年12月23日,《美聯儲法案》通過,爆發世界級別戰爭的條件終於成熟了。基辛格博士所說的拖了許久的戰爭機器終於可以啟動了。

    1914年11月16日,美聯儲正式開始運作。12月16日,摩根的左右手戴維森來到英國,與當時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Herbert H. Asquith)商談美國提供信貸一事。1915年1月15日,摩根銀行與英國達成信貸協議,數額為

    1 000萬英鎊,這在當時對美國而言已是一筆相當可觀的大生意,當時沒有任何人能料到最終的貸款總額會達到令人震驚的30億美元!摩根銀行收取了1%的手續費,3 000萬美元落入腰包,摩根在戰爭中吃得盆滿缽滿。同年春天,摩根又與法國政府簽訂了信貸協議。

    1915年9月,考驗華爾街是否能夠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時刻到來了。5億美元的盎格魯–法蘭西(Anglo-French Loan)貸款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原本堅決反對的威爾遜總統,架不住銀行家和內閣成員兩面夾擊,他的新國務卿羅伯特.蘭辛警告說:「如果沒有貸款,結果將是生產受限,工業衰退,資本和勞動力閑置,大規模破產,財政危機,民怨沸騰和不滿滋生。」

    威爾遜聽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得再次讓步。對於這次規模空前的債券出售,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61家債券承銷商(Underwriter)和1 570家金融機構加入了發售業務。這是一項極為艱難的任務,特別是向美國中西部推銷這些債券就更為困難。美國人民普遍不認為歐洲的戰爭與他們有什麼直接關係,而不願意把錢投到歐洲的戰火中去。為了打消這種疑慮,銀行家們大力宣稱這些錢會留在美國。儘管採用了種種方法,中西部地區只有一家芝加哥的銀行願意加入華爾街陣營,這個行為立即激怒了當地的德裔儲戶,他們發動了抵制銀行運動。到1915年年底,仍有億美元的債券沒有賣出。

    當戰爭打到關鍵時刻,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英國政府宣布將對英國國民所持有的美國債券的利息收入徵稅,英國人立刻賤價出售這些債券。英格蘭銀行很快堆滿了美國債券,英國政府立刻讓他們的美國代理摩根公司將這些美國債券在華爾街足額出售,美國投資者對本國的債券接受度自然很高,很快30億美元的債券變了現,英國又得到一筆巨款來支撐戰事。但是,英國對美國積累的100多年的債權人地位,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從此,英美之間的債權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

    美國的信貸猶如烈火烹油,戰火開始迅速蔓延,戰爭的慘烈程度也急劇上升。僅僅是在馬恩河戰役中,協約國一天就消耗了20萬發炮彈,人類終於見識了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和後勤系統之下,如果再加上現代化的金融手段,戰爭將會是何等慘烈,何等曠日持久。

    戰爭使物資消耗達到燃燒般的速度,戰爭使交戰國砸鍋賣鐵也要堅持,戰爭使不惜一切代價的政府不計條件地向銀行貸款,難怪戰爭始終是銀行家的最愛。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
مقاطع سكس لبناني gokkoya.com كارتون سكس www sxe vidoes com indiandesiclips.com monster sex video real sex in india porndigger.mobi ramya krishnan images indian pornvideos newcooltube.mobi tube99 hindi audio xnxx.com justfreeporn.mobi desi upskirt
ستات العين ملت bfxll.com سكس ياسمين الخطيب قصص نيك الارشيف arabic-porn.com جوهره سكس افلام سكس عواجيز fransizporno.com نيك قطار mallu sex videos dunato.mobi xha master 24 oras news update onlineteleserye.net ang probinsyano jan 27 2022
hindiliks4u pakistanixxx.org fucking in hindi سكس اغتصاب في المطبخ pornfixy.com مناظر ساخنة lungi gay sex cumshotporntrends.com eroserotica xvideo.2 porndotcom.net telugusexvideous indian office quickie lunoporn.net hardcore sex for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