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兩下螢幕可以啟動自動閱讀模式
貨幣戰爭 3.7 《美聯儲法案》過關,銀行家美夢成真- 貨幣戰爭1

    威爾遜當選總統的同時,B計劃正式啟動。

    1913年6月26日,即威爾遜入主白宮僅3個月,由弗吉尼亞的眾議員銀行家格拉斯(Carter Glass)在眾議院正式拋出了B計劃:格拉斯提案(The Glass Bill),他刻意避免了中央銀行等過於刺激的用詞,代之以美聯儲。9月18日,該提案在多數眾議員不知就裡的情況下以287對85票獲得通過。

    該提案被轉送到參議院後變成格拉斯–歐文提案(Glass-Owen Bill),參議員歐文(Robert L. Owen)也是一位銀行家。參議院的提案於12月19日獲得通過。此時,兩份提案中尚有40多處分歧有待解決,按照兩院的慣例,聖誕節前的一周之內不會通過重要法案,按照當時兩院提案的差距推算,在正常情況下,只能等到第二年再討論,所以許多重要的反對該法案的議員紛紛離開華盛頓回家過節去了。

    此時,在國會山設有一個臨時辦公室,在「戰地」直接指揮的保羅.沃伯格瞧准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在他的辦公室里,每隔一個小時就有一批議員趕到,商討下一步的計劃。12月20日星期六的晚上,參眾兩院召開聯席會議繼續商討重要分歧。此時,國會瀰漫著一種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在聖誕節前通過《美聯儲法案》的氣氛,白宮甚至在12月17日宣布,已經開始考慮第一屆美聯儲董事成員名單。但是直到20日深夜,重要的分歧一個也未能解決。看起來,要在12月22日星期一通過《美聯儲法案》已經不太可能了。

    在銀行家們的催逼之下,聯席會議決定21日星期天全天繼續開會,不解決問題決不休會。

    到20日深夜,參眾兩院在若干重要問題上仍然沒有達成一致。這些分歧包括:美聯儲地區銀行的數量,如何確保儲備金,黃金儲備的比例,國內國際貿易中的貨幣結算問題,儲備金更改提案,美聯儲發行的貨幣能否成為商業銀行的儲備金,政府債券作為聯儲貨幣發行抵押品的比例,通貨膨脹問題等。

    在經過21日緊張的一天之後,22日星期一《紐約時報》頭版登出題為「貨幣提案今天可能成為法律」的重要新聞,這篇文章熱情洋溢地稱讚國會的效率,「以這種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速度,聯席會議修正了兩院提案的差異,在今天早晨全部完工」。這篇文章提到的時間段大約是星期一的凌晨1點30分到4點。一個即將影響每一個美國人的每一天生活的重要法案就是在這樣一種倉促和壓力之下進行的,絕大多數議員根本沒有來得及仔細閱讀修改之處,更別說提出修正案了。

    22日凌晨4點30分,最後文件被送交列印。

    7點整,最後校稿。

    下午2點,列印好的文件放在了議員的辦公桌上,並通知下午4點開會。


    下午4點,會議開始。

    下午6點整,最後聯席會議報告提交,此時大多數議員已經去吃晚飯了,會場上的議員寥寥無幾。

    晚7點30分,格拉斯開始20分鐘演講,然後進入辯論階段。

    晚11點開始表決,最後以298對60票獲得眾議院通過。

    23日,聖誕節前兩天,參議院表決以43對25票(27人缺席)通過了《美聯儲法案》。威爾遜總統為報華爾街的知遇之恩,在參議院通過《美聯儲法案》僅一小時,就正式簽署了該法案。

    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頓時一片歡騰。

    林德伯格(Lindbergh)議員在這一天對眾議院發表演講:

    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授權了地球上最大的信用。當總統簽署這個法案後,金錢權力這個看不見的政府將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內不會知道這一點,但幾年以後他們會看到這一切的。到時候,人民需要再次宣告《獨立宣言》才能將自己從金錢權力之下解放出來。這個金錢權力將能夠最終控制國會。如果我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不欺騙國會,華爾街是無法欺騙我們的。如果我們擁有一個人民的國會,人民將會有穩定(的生活)。國會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貨幣系統法案(《美聯儲法案》)。這個銀行法案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嚴重的立法犯罪。兩黨的頭頭和秘密會議再一次剝奪了人民從自己的政府得到益處的機會。

    銀行家們對這個法案卻好評如潮,美利堅國家銀行(American National Bank)的總裁奧利弗(Oliver Sands)熱情洋溢地說:

    這個貨幣法案的通過將對整個國家帶來有益的影響,它的運作將有利於商業活動。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繁榮時代的開始。

    美聯儲的始作俑者奧爾德里奇參議員在1914年7月《獨立》雜誌對他的採訪中透露:

    在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之前,紐約的銀行家只能控制紐約地區的資金。現在,他們可以主宰整個國家的銀行儲備金。

    經過與美國政府100多年的激烈較量,國際銀行家終於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徹底控制了美國的國家貨幣發行權,英格蘭銀行的模式終於在美國被複製成功了。

© 本站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幫助請聯繫我們。